林下黑木耳對生活條件的要求
黑木耳也稱木耳、、光木耳、雲耳,分類上屬擔子菌綱銀耳目木耳科木耳屬。此屬中有10多種,如黑木耳、毛木耳、皺木耳、氈蓋木耳、角質木耳、盾形木耳等。這幾種木耳唯有光木耳質地肥嫩、味道鮮美,有“山珍”之稱。黑木耳的營養比較豐富。黑木耳中蛋白質含量遠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高,且含有人類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其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10倍,比肉類高3-6倍。鐵質的含量比肉類高100倍。鈣的含量是肉類的30- 70倍,磷的含量也比雞蛋、肉類高,是番茄、馬鈴薯的4-7倍。黑木耳具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的功效,可用于産後虛弱及手足抽筋麻木等症。同時,由于黑木耳是膠質菌類,子實體内含有豐富的膠質,對于人類的消化系統具有良好的清滑作用,可以清除腸胃中積敗食物和難消化的纖維性食物。黑木耳中的有效物質被人體吸收後,還能起清肺和潤肺作用,因而它也是輕紡工人和礦山工人的保健食品之一。我國黑木耳無論是産量或質量均居世界之首,遠銷海内外,在東南亞各國享有很高聲譽,近年來,已進入歐美市場。
1.生物學特性
黑木耳是一種膠質菌,屬于真菌門,由菌絲體和子實體兩個部分組成。菌絲體無色透明,由許多具橫隔和分枝的管狀菌絲組成,生長在朽木或其他基質裡,是黑木耳的營養器官。子實體側生在木材或培養料的表面,是黑木耳的繁殖器官,也是人們的食用部分。子實體初生騎像三個小環,在不斷的生長發育中,舒展成波浪狀的個體,腹下凹而光滑,有脈織,背面凸起,邊緣稍上卷,整個外形頗似人耳,故此得名。
菌絲發育到一定階段扭結成子實體。子實體新鮮時呈膠質狀,半透明,深褐色,有彈性占。幹燥後收縮成角質,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絨毛,吸水後可恢複原狀。子實體在成熟期産生擔孢子(種子)。擔孢子無色透明,臘腸形或腎狀,光滑,在耳片的腹面,成熟幹燥後,通過氣流到處傳播,繁殖後代。
黑木耳是木腐型真菌,一定要在死亡的樹木上才能生長發育。它的菌絲對樹木裡的纖維素、半纖維素的分解能力很強。
黑木耳的擔孢子在條件适宜的情況下萌發成菌絲,或形成分生孢子并 由分生孢子萌發再生成菌絲。這種由單孢子萌發生成的菌絲,有正、負不同性别之分,這種菌絲稱為初生菌絲或一次菌絲。兩個不同性别的單核菌絲頂端細胞接觸相互融合後,形成一個雙核細胞,雙核細胞通過鎖狀聯合發育成雙核菌絲。一旦條件成熟,雙核菌絲就會産生予實體原基。
2.黑木耳對生活條件的要求
黑木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外界條件主要是營養、溫度‘、水分、光照、氧氣和酸堿度。這裡影響較大的因素為水分和光照。
(1)營養
黑木耳生長對養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質為主,還需要少量的無機鹽類。黑木耳的菌絲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本身不斷分泌出多種酵素(酶),因而對木柴或培養料有很強的分解能力,菌絲蔓延到哪裡,就分解到哪裡,通過分解來攝取所需養分,供給子實體。選用木柴栽培木耳,特别是選用向陽山坡的青岡栽培木耳,可以不考慮養分問題,因為樹木中的養分一般都較充足,完全可以滿足木耳生長的需要。如果選用鋸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要加入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鉀等,以滿足黑木耳生長發育對營養的需要。營養添加分一次添加和二次補充,簡稱“先添後補”。
(2)溫度
黑木耳屬中溫型茵類,菌絲體在15 - 36℃均能生長發育,但以22 - 32C為最适宜9 ~14℃以下和38℃以上生長受到抑制,但在木柴中的黑木耳菌絲對于短期的高溫和低溫都有相當大的抵抗力。
黑木耳的子實體在15 - 32C都可以形成和生長,但以22 - 28℃生長的木耳片大、肉厚、質量好。28℃以上生長的木耳片肉質稍薄、色淡黃、質量差。15 - 22℃生長的木耳片雖然肉厚、色黑、質量好,但生長緩慢,影響産量。培養菌絲需要溫度高,子實體生長需要溫度低一點,簡稱“先高後低”。
(3)水分
水分是黑木耳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絲體和子實體在生長發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兩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同樣的适宜溫度下,菌絲體在低濕條件下生長定植較快,子實體在高濕條件下生長迅速。因此在點種時,要求耳棒的含水量為60%~70%,代用料培養基的含水量為65%,這樣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定植。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雖然需要較高的水分,但要幹濕結合,還要根據溫度高低适當給以噴霧。溫度适宜時,栽培場空氣的相對濕度可達到85% - 95%,這樣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比較迅速。溫度較低時,不能過多給予水分,否則會造成爛耳。培養菌絲階段要相對幹燥,子實體生長要濕潤,即“先幹後濕”。
(4)光照
黑木耳營腐生生活,光照對菌絲沒有太大影響,在光線微弱的陰暗環境中菌絲和子實體都能生長。但是,光線對黑木耳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陽光下才能展出茁壯的耳片。根據經驗,栽培場地有一定的直射光時,所長出的木耳既厚碩又黝黑,而陰暗、無直射光的栽培場地,長出的木耳片肉薄、色淡、缺乏彈性,有不健壯之感。
黑木耳雖然對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較強,但必須給以适當的濕度,否則會使耳片萎縮、;幹燥,使生産停止,影響産量。因此,在生産管理中,最好給栽培場地創造一種“花花陽光”的條件,促使子實體迅速成長發育。在黑暗的情況下,菌絲可以形成子實體原基,但不開張。當有一定的散射光時,才開張,形成子實體,即“先暗後明”。
(5)氧氣
黑木耳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的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不斷進行着吸氧呼碳(二氧化碳)活動。因此要經常保持栽培場地(室内)的空氣流通,以保證黑木耳的生長發育對氧氣的需要,避免爛耳和雜菌的蔓延。菌絲生長需氧少,子實體生長需大量氧氣,即“先弱後強”。
(6)酸堿度( pH)
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環境中生活,以pH 5.5- 6.5為最好。用耳棒栽培木耳一般很少考慮這一因素,因為耳棒經過架曬發酵,本身色經形成了微酸性環境。但在菌種分離租菌種培養及代料栽培中,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必須把培養基(料)的pH調整到适宜程度。代料栽培時,先調到适宜範圍偏堿,通過自然發酵,即達最适宜程度。總之,要求“先堿後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