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男孩當媽,真的必須要修煉到“心要大,眼要瞎”!
倆人早上出去玩,不到半個小時,就變成“泥猴子”回來了!衣服上全是泥點子,新鞋子上全是大泥巴,倆人一陣風似地沖進來,客廳地上全是泥腳印!還沒等我發作,兩人超興奮地告訴我“今天挖到了四五條蚯蚓!”
看着他倆洋洋得意的樣子,我隻能将“憤怒”咽進肚子裡!
家有男孩,真的是每天有聽不完的噪音,面臨随時讓你崩潰的突發情況:
上學怎麼叫都不起來,結果周末,倆人早早起來拿着棍子對打,你想睡個懶覺?沒門!
剛收拾好的房間,轉眼間滿地都是汽車玩具,手工材料和各種膠帶,讓你無從下腳!
出去玩,從來不會好好走,兩個人非得跑鬧追打。
出去騎個自行車,一會兒就摔得鮮血淋淋地回來。
兩個聒噪的“泥猴子”,讓我時常抓狂,為什麼男孩子就不能像女孩那樣乖乖地聽話,就不能認真地寫作業,就不能安靜一會兒呢?
直到我在《養育男孩》這本書上,看到了這樣一段科普:
和女孩相比,男孩的腦幹含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多巴胺含量更高,因此他精力旺盛,喜歡冒險;男孩大腦前額葉皮層發育比較晚,所以性格急躁,容易發怒;受睾丸素的影響,男孩往往比女孩表現出更強的攻擊性、更淘氣。
偏偏,男孩的左腦發育緩慢,連接左右腦的胼胝體偏薄,因此男孩的專注力差,學習開竅晚,在學習上會讓家長頭疼不已。
面對這樣的男孩子,家長抱怨,生氣,怒吼,打罵根本是毫無用處,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學會眼要“瞎”,心要“大”。
心要“大”眼要“瞎”
母親作為異性,其實是很難理解男孩的行為和想法的。
在母親的眼裡,正常的孩子就應該像女孩一樣,乖巧懂事,安安靜靜,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完成作業,不用家長操心。
可是這樣的要求,對于男孩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野性養育》這本書中,作者提到自己有兩個不同性别的孩子,其中兒子從蹒跚學步開始,就喜歡待在泥地裡,走路的時候,他會抓住一切機會“越野”!
書中指出,對于男孩子來說,他就是喜歡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裡,他的所有遊戲都折射出他對冒險和探索的渴求。
《男孩需要明确的指令》一書中,作者也這樣感慨:“在男孩身邊,到處都能嗅到危險的味道。”
男孩的天性決定了他不能像女孩那樣安靜地快速完成作業,不能老老實實地坐在沙發上看書繪畫。
如果我們強制孩子做到這些,男孩的性格就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唯唯諾諾,膽小怯懦,沒有絲毫的“男子漢氣概”,一個就是和父母關系緊張,極度叛逆,甚至在“瘋狂”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所以,作為男孩的媽媽,我們要明白,看似屢教不改的男孩,他們的大腦發育比女孩晚了6-12個月,特别是語言、邏輯、精細動作、協調能力方面,全都慢半拍。
我們要允許男孩調皮好動,時不時闖點小禍;
我們要允許男孩犯錯,因為他們就是通過犯錯來理解這個世界;
當孩子學習坐不住的時候,他需要的不是責怪和怒吼,而是媽媽耐心的引導。
對于男孩,他們比女孩更需要耐心、理解和贊揚,他們更希望媽媽能多擁抱自己,多呵護自己。
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自己心大一點,允許自己看不見,學會不理會、不較真、不強求,坦然接受男孩就是如此。
把握好教育的底線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産生這樣一個疑問“你說要心大,是不是意味着要放養,對男孩不管不問呢?”
實際上,在教育男孩的問題上,家長很容易走入兩個死胡同。
第一個就是将男孩管得死死的,嚴格控制,牢牢把控,結果養出一個柔弱,失去陽剛之氣的男孩子。
另一個就是對孩子過度放任,錯誤地将粗魯無禮,情商低當成男人的陽剛之氣,結果培養出的男孩子毫無禮數,性格人品上都不過關。
“心大”不意味着将孩子徹底放手,“眼瞎”不代表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
男孩的特質決定了他們敢想敢幹的同時,很少考慮後果,特别是進入青春期之後的男孩,在荷爾蒙的控制下,很容易沖動行事。所以父母在一邊放權的同時,要一邊收緊對男孩子的教育。
《箴言書》中指出:教養海通,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在男孩的教育上,我們一方面要激發他的野性,一方面,更要把握好教育的底線,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
《野性養育》一書中,對于男孩的養育把控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我們要帶孩子讀一些人物傳記,看成長類的電影,通過讨論啟發孩子;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者活動領域,花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參加這個活動;
利用睡前這個情感防線下降的時機和孩子聊聊天,說說話,趁機打開他的心扉;
在男孩發展的不同階段,和他一起列出釋放憤怒和那些攻擊性的方法清單......
我們必須先讓孩子體會到愛,然後才能通過管教來培養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良知;我們需要根據他們獨特的個性,幫助他們将自己的力量和勇氣展現出來!
對于母親來說,養育好一個男孩比養育好一個女孩,要難一萬倍!
如何讓他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但是不過分柔弱,能保持自己獨立的個性?
如何讓他成為一個男子漢,但是不粗魯無禮,不目中無人?
關鍵就在于尺度!
男孩,要在給予自由和力量的同時,要求他們建立好尺度和界限。在培養他們與生俱來的野性的同時,用好文明的尺度恰到好處地束縛他們。
就如心理學博士葉斌教授說的那樣:“養育男孩,就要扛得住‘虐’。”養育男孩,是一個十分酸爽的過程,特别是孩子母親,注定無法完全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所作所為,并因此而感到崩潰、辛苦和迷茫。
我們要讓自己學會“心”大一點,眼“瞎”一點,放棄對男孩的刻闆印象和成見,允許他們釋放自己的天性,嘗試去理解他們。
教育家史蒂夫指出:男孩成長為堅韌,有責任感的男人,需要堅定友善的領路人。
而我們就是那個友善的領路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