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處,龍門石窟也是有名的世界文化遺産,是中國的國家級五A景區。這龍門石窟在北魏中期至北宋開鑿建成,這氣勢磅礴的龍門石窟你是否想要去了解一下呢?本期洛陽文化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世界文化遺産——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其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于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裡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龍門石窟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它位于洛陽市南13公裡的伊河兩岸,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阙,故稱“伊阙”,隋朝始稱龍門。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公元493年),曆經400餘年的雕刻,現存窟龛2300多個,雕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0多萬字。兩山窟龛造像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蘊涵豐富而蜚聲中外。
以北魏和唐代造像達到當時藝術的頂峰及匠心獨具的皇家典範、中原風格而異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題記數量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譽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廣涉佛教信仰的衆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題材也是石窟藝術中所罕見。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和中國石窟藝術的“裡程碑”。
香山寺地處世界遺産——龍門石窟景區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則天曾在這裡主持了一次詩會,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大詩人白居易放情于龍門山水,慕戀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側的白園就是這位偉大詩人的墓園,如今這裡已成為各界來賓憑吊這一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