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别豐富、且具有重大曆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都是旅遊的好地方。本期小編就要帶你去陝西文化看看陝西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陝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
黨家村位于陝西省韓城市東北方向,距城區九公裡,西距108國道1.5公裡,東距黃河3.5公裡,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建村距今約670年曆史。
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說道:“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劃委員會委員工學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過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多個國家,從來沒有見過布局如此緊湊,做工如此精細、風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如此濃厚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傳統居民。
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楊家溝村位于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城東南20公裡,是陝北地區最大的地主集團——楊家溝馬氏地主集團的莊園。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的楊家溝馬氏莊園。幾百年過去了,這個莊園已經成為馬氏家族創造的文化象征。
1947年11月22日,毛領袖、周領袖等率領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來到楊家溝,在此召開了着名的“十二月會議”。1978年成立楊家溝革命紀念館并對外開放。楊家溝革命舊址位于米脂縣城東南20公裡的楊家溝馬氏莊園。毛領袖、周領袖舊居将西方建築風格和陝北窯洞文化巧妙融彙,珠聯璧合,堪稱中華民族窯洞建築之瑰寶。馬氏莊園是馬醒民于1929年開始修築。
陝西省三原縣新興鎮柏社村:
柏社村位于新興鎮西北部,距三原縣城25公裡,該村下轄15個村民小組,是該縣較大的一個行政村。有保留較為完整的窯洞、民居住宅;保存完好的地窯134院,經常有人居住的地窯25院,廢棄地窯52院,共計211院,村落周邊為典型的田園自然景色,果樹、楸林繁茂,具有鮮明的風貌特色。
古時,柏社位于本縣的最北端而與現在的耀縣接壤,地理位置特殊,是關中通往陝北、甘、甯的重要通道,秦漢以後屢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革命時期,柏社是通往革命根據地“照金”、“馬欄”、“延安”的咽喉要地,紅軍,八路軍均在柏社設有秘密交通站。
宋代柏社成為原區商貿集鎮。明代時期建立北堡,其位于壽豐寺西臨,成為盛極一時的商貿集鎮。現今,留有當年的商業街一條,民居街三條,明清古建民宅四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