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台灣清明習俗與禁忌揭秘

台灣清明習俗與禁忌揭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21:26:27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不同的地區有各自的清明習俗,也有各自的提倡和禁忌的事情的,各自的看法是不同的。想知道台灣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台灣文化看看吧。

  台灣民衆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隻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挂紙”,是獻給祖先的錢。

  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

  台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過去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讨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将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掃墓出發前的準備

  一、先看黃曆(農民曆)确認出門與掃墓的良辰吉時與出行方向:

  因為在台灣的社會文化當中,對“鬼神”是相當重視的,尤其是前往墓地或是靈骨塔更是有很多的禁忌,能夠一開始就往好的方向前往并在好的時間掃墓除了是對祖先的尊敬外,更重要的是祈求子子孫孫的順利與平安!

  二、準備祭祀用的牲禮與紙錢:

  台灣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祭祀所準備的用品大部分是相同的,土葬墓與靈骨塔所需要準備的用品也差不多,當然除了佛教寺院附設的靈骨塔可能會有祭祀品的葷素差異外,大部分都是用三牲或五牲所祭祀的,台灣客家人的三牲是豬肉、雞肉與鱿魚或魚,而五牲就加上鴨肉與豆腐幹。

  除了三牲或五牲外,還要準備發糕(代表子孫發财)、蘋果(平安)與香蕉(黃色代表大吉大利),但是不可以選擇番石榴,因為番石榴又叫番石榴,有“番”字,因為死人都番過來了不就是屍變了嗎!也因為諧音的關系,所以西紅柿也不可以在祭祀的水果之中,因為我們不想與電視劇一樣“與殭屍有個約會”呀!祭祀用的紙錢也有分成金紙與銀紙,金紙是給神的,也就是給土地公的,而銀紙是給祖先與陰間的好朋友的。

  備注:用番石榴不好還有一個原因,在台灣稱會跳票或是沒有信用的支票叫番石榴票,所以不用番石榴祭祀就是希望我們所祈求的福氣不要跳票。

  三、先在家祭祖:

  傳統中國道教說人有三魂,一魂在神主牌(祖先牌位)内,一魂在墓地,一魂則在天堂或地獄。所以掃墓前要先在家中先祭祖再出發前往墓地,這樣是讓家中牌位内的魂打電話給在墓地的另一魂,告之後代子孫要去掃墓與看他(我想時代進步,陰間應該也會進步,所以應該可以用電話聯絡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