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臨高人偶戲

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臨高人偶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13:20

  中國戲曲是人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手段,由此也誕生了各地方特色的不同劇種。遠在海南臨高,就誕生了一種稀有劇種“人偶戲”。以臨高方言演唱,極具海南文化風格,加上人偶同演的地方特色和鮮明藝術個性,成為海南城市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

  臨高人偶戲(又稱佛子戲)是我國人偶同演的稀有劇種,曆史悠久,藝術獨特,它以臨高方言演唱,人偶同演一個角色,唱腔以“呵羅哈”、“浪歎”為主,伴奏以唢呐為主的樂器,至今已演了三百多個傳統劇目。在“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海南臨高,以“人偶同演”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藝術個性,成為我國曲藝百花園裡的一朵奇葩,海南獨有。

  源于宗教祭祀

  據傳,臨高人偶戲系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清康熙修《臨高縣志》記載“臨俗多信奉神道,不信醫藥,每于節例,端木偶于肩膊,男女巫唱答為戲,曰驅魔妖,習以為常。”

  《海南省志》對清康熙年間臨高人偶戲的盛行也有記載:“清康熙年間,土劇班子最盛行,浸淫全島,婦孺老少,幾無不識土劇。”

  在臨城鎮文瀾江邊有一座文廟,裡邊保存着由民間老藝人陳和成捐獻的幾個木偶,其頭像造型生動、雕刻細緻,有4個木偶的腦後還刻有“康熙”字樣。這也佐證了臨高人偶戲曾存在于清康熙年代,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多年。

  人偶同台表演

  早期的偶像,奪取神、佛之形,大小如拳頭,故又稱“佛子戲”,之後偶像逐漸增大并人形化。其表演最大的特點是人偶同台。

  一般的人偶劇在表演時,舞台四周圍着圍布,觀衆隻看到木偶看不到演員。而臨高人偶戲則人偶共同扮演一個角色,舞台不設帷布,演員以自己的喜怒哀樂等來補充木偶表情的不足,人偶交叉表演,自成一派,是我國木偶藝術園地稀有的劇種。

  今天的人偶戲依然是臨高群衆所喜聞樂見的重要文化載體,逢年過節和遇喜事,臨高人都喜歡唱幾晚人偶戲增添喜氣。

  臨高人偶戲以本地民歌調“阿羅哈”和“朗歎”為主要唱腔,伴奏以雙唢呐為主,另備有三弦(或秦琴)、椰胡、低音竹笛,打擊樂器有中鼓、镲、鑼等,地方特色濃郁。

  1962年,戲劇大師田漢曾到臨高視察,觀看人偶戲的演出後,稱贊人偶戲為稀有品種,不同凡響,并賦詩雲:“椰子林邊幾曲歌,文瀾江水袅新波,此間亦有劉三妹,唱的臨高生産多。”

  百姓喜聞樂見

  “文革”期間,臨高人偶戲曾被禁止演出。1978年,當臨高縣人偶劇團恢複演出時,出現了萬人空巷争看人偶劇的盛況。之後,臨高各地的業餘劇團尤如雨後春筍,越辦越多。1981年和1992年,臨高木偶劇團還曾兩次進京,分别演出劇目《海花》、《鬧鐘爺爺》和《蓮花仙女》,均有獲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