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裡的人們淳樸而虔誠,那裡的天空蔚藍而迷人。每年都有無數的人趕赴西藏去朝聖,想要跟神更近一步,洗滌自己的心靈。那麼,去西藏之前難免要了解風俗人情啦!就讓我們到西藏文化裡了解西藏的弦子舞吧!
芒康弦子舞是芒康當地的一種民間歌舞,它以弦子為伴奏樂器,男女聚集在一起,随着音樂翩翩起舞歌唱。芒康弦子舞在藏語中又叫“蕃諧羌”,“蕃”藏語為藏族,“諧”為歌舞,“羌”為跳。弦子稱為“比旺”,是一種當地老百姓自己發明的二胡,在史書中稱為“胡琴”。昌都芒康縣弦子舞曆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就已有弦子舞出現。
簡介
弦子舞是芒康當地惟一特有的民族歌舞。每當節日,人們相聚一處,跟在一位或幾位邊拉琴伴奏邊頻頻起舞的男子身後,甩動長袖蹁跹起舞。芒康弦子舞姿圓活、狂放而流暢,有拖步、點步轉身、晃袖、叉腰顫步等動作,以長袖飄飛最有特色。舞者随着弦子樂曲晃動而發出陣陣“顫聲”,舞蹈動作相應産生“顫法”,這些動作多以模拟一些善良、吉祥的動物姿态動作為形體特征,有“孔雀吸水”、“兔子歡奔”等類别。現存芒康弦子有不少各具地域特色的流派,如端莊穩重的鹽井弦子舞、潇灑飄逸的徐中弦子舞、動作難度較大而輕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自由開放的曲鄧弦子舞等。在清晰婉轉的琴聲下,弦子舞隊無論是聚攏散開、列隊繞行,還是揚袖旋轉,都體現出豐富的文化意蘊和審美内容。
曆史溯源
芒康弦子舞曆史悠久,據考證唐朝時期芒康就有跳弦子舞的曆史,但那時的弦子舞是以單一的拉唱為主,家庭形式的小型歌舞。唐朝時期“茶馬古道”的開發,給芒康弦子舞注入了創新和發展的生機。聰明的芒康人民在與其他民族和周邊地區的交往中,不斷地吸收其他地區、民族的文化,不斷地增色滋補,不斷地發展創新,再與現在的歌舞相結合,以悠揚的歌聲伴随着優美的舞蹈,又以生活為題,人人創作,人人唱跳,人人加工,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獨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是群衆性的一種愛好和娛樂,成為藏民族文化藝術曆史長河中的珍寶,被譽為“茶馬古道”上的“古道神韻”。
分類
芒康弦子舞按地區可分為:端莊穩重的鹽井弦子舞(包括有上下鹽井、曲孜卡、木許、玖龍等地);潇灑飄逸的徐中弦子舞(包括徐中、格南西、麥巴、卡布等地);動作難度較大而輕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包括索多西、朱巴龍等地);自由開放的曲鄧弦子舞等。按地域分為:輕快流暢鮮豔的谷地弦子舞;粗犷質樸雄渾的半農半牧區山地弦子舞;古樸莊嚴的牧區高山弦子加鍋莊舞(諧瑪卓)等,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自己的特點。
表演形式
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不管人多人少,場地大小,或台上台下,均可跳弦子舞。跳弦子舞時,一般都圍着篝火,呈圓圈起舞,人多時也可圈中套圈。男女分開各半,男子拉弦子站立排頭,帶領人群拂袖起舞,時而圓集,時而散開,時而繞行而舞,邊唱邊跳。唱詞為“諧”體的民歌,也可即興創作,男女分班一唱一和,歌聲此起彼落,借以抒發内心的情感。跳舞的節奏快慢,都是以男子拉弦子的音樂節奏為準。每首歌舞的節奏一般都是先慢後快,在悠揚緩和的旋律中開始,在流暢而歡快中表現,在升騰而熱烈中結束。
曆史意義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稱,西藏人民能歌善舞,被譽為“能說話就能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能翩翩起舞。芒康的弦子舞又是西藏民族文化花團錦簇中的奇葩,它那古樸、典雅、飄灑、悠揚而歡快的特點,使人百看不厭。并且芒康弦子舞反映自己的生活、抒發思想感情、表現出的審美觀和藝術情趣具有獨到之處,是藏民族文化中繼承和發展下來的一個寶貴文化遺産之一。
如今芒康弦子舞已經成為廣大藏族群衆重要的娛樂方式,芒康十六個鄉(鎮)每逢佳節,都要開展以弦子舞為主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這些活動豐富和活躍了群衆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衆的文化素質,增強了他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芒康弦子舞曆史悠久,古老神奇,形式獨特,民族氣質強烈,高原特色濃郁,流派較多,表演體系完整,其歌舞傳統彌足珍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