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是在天宮山,可以說是上山難,下山也難。但是,你往上一個台階,你離自己心中的佛也就越近一步,蓦然回首,方才意識到早已遠離都市的喧嚣,滿山的蒼翠洗去浮世的鉛華。本期的龍岩文化帶你了解龍岩天宮山。
天宮山位于龍岩江山鄉和雁石鄉交界處,是閩西宗教旅遊勝地。據記載:“常有雲氣覆之,陰晦時或聞箫鼓聲,故曰天宮”。山頂海拔1594。3米。上山羊腸小道蜿蜒盤旋,有一條通風頂的石砌小道叫“鼎蓋根”。
天宮山規模
早在唐代天宮山上已經建有寺廟,至清代時香火已經很鼎盛。近年來天宮山寺觀建築不斷完臻,山下建有山門,入山門後依次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王殿以及觀慧樓、佛堂、緣夢精舍、賓館等,這群寺觀建築深嵌于方圓3。2平方公裡的山間,為山景增添不少秀色。
天宮山自然風光神奇秀麗,在山中可觀雲海、奇峰、泉瀑以及晨曦、夕陽、岚霧等景像,令人流連忘返。
曆史沿革
天宮山位于新羅區雁石鎮與江山鄉交界處,屬花崗岩地貌,巨石疊壘,深谷懸崖,飛瀑流泉,姿态萬千,是閩西着名的宗教旅遊勝地。自唐建寺以來,天宮山曆經廢興,香火不絕,在閩粵贛邊以及海内外有一定影響。
曆史聖地
天宮山圓通禅寺
圓通禅寺位于福建省龍岩市東北部天宮山。天宮山又名天公山,海拔一千五百九十四米,方。五點二平方公裡。
據《圖紀》、《福建通志》記載“此山常有白雲覆之,每陰晦則聞箫鼓聲”,當地也有“天公打樂鼓,回響在山麓”的民諺,山名即由此而得,山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曆代僧衆在此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天公山曆來以神奇雄峻、清淨莊嚴被列為閩西地區的遊覽勝地和最大的佛教道場。
相傳唐初此處始聚人為寨,後建觀音庵。于清朝中葉,南海普陀山的法師到此住持将“觀音庵”改為“圓通禅寺”,從此寺名一直承傳下來。後因戰亂,圓通禅寺的鐘聲又中斷了好些年,一九四九年後,圓通禅寺住持普光法師,當時香火旺盛,信徒漸多,普光法師集資修建了大悲殿和慈雲樓。
“文化的大革命”期間,各地寺院盡遭破壞,僧衆被驅,圓通禅寺同樣罹難。至此,圓通禅寺已有了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曆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佛教工作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光勝法師在地方政府和佛教界人士的懇求下,由福建省佛教協會調來此間,他看到圓通寺殘垣斷壁,滿目荒涼,感慨萬千!發願重修。經過十七年的奔波募資,終于建成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鐘樓、鼓樓、藏經閣、方丈室、禅堂、羅漢堂、大悲殿、齊堂、僧寮、玉佛殿、客房、居士樓、地藏殿、海會塔,總建築面積一萬五千平方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