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獨具特色的壯族粽子文化

獨具特色的壯族粽子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29 07:22:02

  中國人都講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有什麼就做什麼。在壯族文化中飲食這一塊跟地理就很有關系。這裡的地方生産糯米,而糯米則是制作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養成了壯族人愛吃粽子的習慣。那麼就讓我們研究一下壯族的粽子文化。

  在壯語中,“包粽子”的發音為“獨逢”,與包襁褓的“獨朋”相近。廣西地區較為常見的年粽一般都做成兩邊略低,中間鼓起的方形粽子,可被視為象征孕婦的腹部。

  如果從農業的角度,西南一帶盛産糯米,壯、彜、苗、侗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糯食文化,過節吃糯米做的粽子、年糕、糍粑等食物,就和主産小麥的北方過年要包餃子一樣,實在是太天經地義不過了。更不用說漢語中“年粽年粽年年中”的好彩頭了。

  壯族稱粽子為“粽粑”,壯族人所制的粽粑花樣繁多。在廣西甯明縣,春節時壯民往往制做一種大的驚人的粽粑,這種粽粑“以芭蕉葉子包成,内放一條剔去骨頭的腌豬腿,足有八仙桌那麼大。

  這麼大的粽粑是用于除夕祭祖用的。祭祖完畢,同族人共同分食這隻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滿。在雲南文山,壯民喜歡在節日制做“馬腳杆粽”。這種粽子是用30厘米長、10至15厘米寬的大粽葉包成,其形狀一頭粗大,一頭細長,很像一個帶蹄的馬腳,所以人們稱之為“馬腳杆粽”。

  制做馬腳杆粽時,要先将糯米淘洗後浸泡半個小時以上,把頭年的幹粽葉燒成草灰,與濾幹的糯米均勻混合,再拌以火腿絲、棗子、豬肉、鹽(或糖)等,最後包上棕葉,入鍋水煮而成。這種馬腳杆粽色澤灰黃,口感滑膩,味道鮮香,既可熱食,又可冷食,保存期較長,不僅是當地壯民節日必備之品,也是青年男女趕集、趕歌圩、趕花街互相贈送的常備禮品。

  在廣西區内,粽子的文化又各不相同。南甯及其周邊地區,過年往往會包重達兩斤以上的大型粽子。那裡的棕葉會采用冬天的芭蕉葉,極其寬大,橫縣的大粽尤其出名。壯族粽子形狀也比較多樣,除了上述的“孕婦粽”和各地都有的三角粽,還有羊角粽、駝背粽等,在桂北還有因形狀得名的狗頭粽。選料也和其他地區不同,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綠豆和闆栗入粽,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出各種餡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