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曆史悠久的仫佬族語言文字文化

曆史悠久的仫佬族語言文字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17 13:13:12

  據考證,仫佬族通用漢字,語言上的話,有漢語、有自己的仫佬語、也有壯語。在一些稱呼上也很多特别的地方。那麼你了解仫佬族的語言是怎麼形成的嗎?和漢語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仫佬族文化吧。

  早在明清時代一些文獻就記載“姆佬”族有自己的語言,與漢語迥然不同,和僮(壯)語也有差别。仫佬語屬漢藏語系的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仫佬語和侗語、水語、毛南語比較接近。長期以來,由于仫佬族人民與漢、壯等兄弟民族經濟文化交往密切,不少群衆既會漢語,也會操壯語,有的還會說“土拐話”(漢語中的一種方言)。但仫佬族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而通用漢文字。

  仫佬語稱父為布、母為膩、兄為外、弟為侬、姐為遮、妹為諾、伯為巴、叔為梭、妻為賣、子為老、女為勒亞。稱馬為罵、牛為頓、豬為墓、貓為妙、雞為計、鴨為腰。稱門為堵、去為擺、飯為烏、手為納、腳為頂、橋為久、酒為巧。稱吃飯為斬烏、穿衣為登谷,開門為凱朵、洗澡為沐很。有許多基本詞彙與壯、侗、水、毛難等族語言相同,它們同屬我國南方古越人語的共同體中發展而來的。現從聲母、韻母、語言、語法、句子、詞彙等方面簡單介紹如下:

  聲母:仫佬語的聲母有單純聲母、鄂化聲母和唇化聲母等三種。單純聲母有P、Ph、m、f、V等唇音聲母和t、th、n、j、ts、ths、S等舌尖聲母,還有C、Ch、n、j等舌面聲母和k、Kn、y、r等舌後聲母和喉聲母n等;唇化聲母隻限于舌後音、鄂化聲母則分為唇音和舌後音兩種。

  韻母:韻母由單元音、複合元音和元音加輔音韻尾構成。聲調分舒聲調和促聲調兩類,以塞輔音P、t、K等收尾的韻母是促聲調,其餘全屬舒聲調。舒聲調有六個,相當于漢語中的平、上、去三個調并合分陰陽。促聲調相當于漢語的入聲,它除了分陰陽外,往往又按元音的長短而變其調值。

  語音:仫佬語的語音音節包括上述聲母、韻母和聲調等三部分。聲母由輔音構成,不帶輔音的聲母,如屬元音開頭的,音節前總帶上一個喉塞音。韻母有的隻有元音,有的元音輔音均有;聲調則貫串于整個音節中,用以表示音節的高低抑揚頓挫。

  句子:有單句和複句兩種。單句又分具有主語和謂語兩個成分的雙部句,及沒有具備主語和謂語成分的單部句,複句包含兩個以上意義相關的小句子,不論是單句或複句,從結構形式來看,與漢語大緻相同,所不同的是,形容詞的句子詞序往往是颠倒的,如買豬肉說成買肉豬,與其它壯侗語族相似。當然,在本族中也存在着住地不同與各兄弟民族接觸的情況不同而出現了語言詞句上的不同,如東門、四把一帶的仫佬族稱明天為天明,稱口唇為唇口,而龍岸一帶的仫佬族則稱為明天和口唇等。它們之間在聲母、韻母、聲調、語法上也有若幹差異,這就是平常所說方言。

  詞彙:仫佬語的構詞分單純詞和合成詞兩大類:單純詞如:與合成詞。詞彙方面具有其一般的特征,與同語族的民族語言一樣,每一詞的音節均有其專門的意義,都以單純詞和合成詞為主,多音節單純詞較少,形容詞帶附加音節就造成新詞。

  根據調查紀錄的349個基本詞彙統計,有195個與侗語完全不同,占55%;有42個完全相同,占13%;部分相同的60個,占17%;借詞的52個,占15%。随着社會曆史的向前發展,仫佬族人民與兄弟民族人民特别是漢族人民的交往更加密切,語言的借詞也更增多了。到解放前,漢文、漢語在仫佬族地區已普遍流行,掌握漢文漢語的仫佬族人數也日益增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