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具有地域風情的獨龍族民居

具有地域風情的獨龍族民居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3 18:48:50

  生活在獨龍江、怒江流域的獨龍族曾經經曆過巢居、穴居、“結房于樹而居”的過渡階段,被稱作“建在大樹上的房子”。現在獨龍族民居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獨龍族文化中,你想體驗一下具有地域風情的獨龍族民居嗎?走進滇西北的獨龍江畔,一起去了解下吧。

  早在道光年間就有這樣的記載“俅人居瀾滄江大雪山外,房屋系随結竹木,栖息樹上”。古代獨龍族大概受鳥窩的啟發,将人的家建在樹上或洞中。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不斷加深,獨龍人利用獨龍江河谷山高箐深、樹木竹林繁茂的自然條件,修建起遮風避雨的竹木房。獨龍族的住宅房屋建築主要是木壘房建築和竹篾房建築兩種。

  在北部地區,建房的材料是木頭。人們在選好的坡地上把幾十根木樁深深打入土中,然後在樁頂上搭起樓闆,再用木頭壘起牆來,上面用茅草蓋頂。

  在南部地區,建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人們還是先在坡地上打樁,用竹篾笆或木闆作地闆,用竹篾笆作牆。有的地方用一種叫做“阿裡”樹的皮作圍牆,房頂用茅草或竹葉覆蓋。

  無論是木壘房還是竹篾房,房門都必須朝着東南方。獨龍族人認為,西邊是鬼怪的世界,房門不能朝西開。房門多用木闆制成,門較小,高約1米,寬不到1米,牆壁間鋸一個小洞作為窗子采光,有的設有窗戶,有的無窗戶。這種被成為窗戶的小洞口,是獨龍族建築的重要标志,至今完整地保留着。

  傳說過去周邊的土司經常來獨龍族村寨搶姑娘或其它财物,為了防止藏族土司的人從窗子入室,獨龍族人家蓋房子時便故意将窗口留得很小,任何人都無法從窗口入内。

  獨龍族人家蓋房所需建築材料的準備工作一般都在兩三年前就開始準備。他們把松樹砍倒劈削成木闆,木料的準備是指剝盡砍倒的樹皮,削平樹幹。為了防止水分滲入木闆或木料,使之能在短期内曬幹,一般不能砍斷樹梢,樹根也必須擡起來靠放在其它樹枝上讓太陽烤曬。待木闆或木料在野外曬幹水分重量減輕後再逐次運回村寨,存放在蓋房用的田地旁。

  獨龍族有大家幫忙蓋房的習慣。在預備材料期間,本村寨的其他男子不用邀請,也會自帶糧食主動前來幫助劈削木闆或木料,也不要任何報酬。誰家蓋新房子都被視為是大家的事情。在男子準備木闆木料期間,婦女們則負責收割用來蓋屋頂的茅草。待木闆、木料和茅草全部準備好之後,就要定下蓋房的地點和日期。

  擇地點時,一般由巫師“南木薩”或有豐富經驗的老年男子來擔任,用谷蔔進行選擇。等一切準備妥當後,擇個晴天,清晨太陽剛剛從東方山頭上冉冉升起時就正式動工蓋建,雨天不能建蓋房子,因為會被認為兇多吉少。新房一般兩三天就蓋好,最後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來幫忙。主人在新房的新火塘裡燒第一把火,待火點燃後,其他人再進門圍火塘而坐,主人随即請大家吃飯,晚上還要喝酒、唱蓋新房歌、跳舞,以示慶賀。跳舞唱歌有時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你可能會喜歡:

  傈僳族的起源與曆史來源

  景頗族春節射荷包:幸福的象征

  豐富多彩的景頗族民歌文化

  探秘傈僳族宗教信仰與神靈崇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