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10:32 | 新華社、央視
嫦娥四号着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着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巡視器将朝此方向駛向月球表面。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号探測器自主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内的馮·卡門撞擊坑内,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着陸。
經過約38萬公裡、26天的漫長飛行,1月3日,嫦娥四号進入距月面15公裡的落月準備軌道。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内,随着現場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嫦娥四号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探測器的速度逐步從相對月球1.7公裡每秒降為零。
在6到8公裡處,探測器進行快速姿态調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别,并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域後,開始緩速垂直下降。最終,在反推發動機和着陸緩沖機構的“保駕護航”下,一噸多重的探測器成功着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着陸區。
嫦娥四号着陸區地形起伏達6000米,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之一,被認為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早期曆史具有重要價值。
“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甯靜之地,屏蔽了來自地球的無線電信号幹擾。這次探測可以填補射電天文領域在低頻觀測段的空白,将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雲演化提供重要資料。”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務新聞發言人于國斌說。
落月後,通過“鵲橋”中繼星的“牽線搭橋”,嫦娥四号探測器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鍊路,實現了月背和地面穩定通信的“小目标”。
11時40分,嫦娥四号着陸器獲取了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面。這是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後續,嫦娥四号探測器将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開展設備工作模式調整等工作,擇機實施着陸器與巡視器分離。
從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天眼”探秘到載人航天,探索浩瀚宇宙,是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偉大夢想。“這一刻,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得知嫦娥四号着陸的喜訊,年近九旬的“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豪情滿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