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簡介及特色

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簡介及特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5 03:51:14

  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因為環境不同建築物的形狀也不同。在黃土高原人們的房子也以建築而且防風沙為主,地震頻發的地區房子也以低矮和堅固為主。當然,民族建築也有民族建築的特色。你想知道拉祜族的民居建築的特色嗎?就跟着小編了解拉祜族文化吧!

  拉祜族傳統房屋建築形式是竹木結構的木樁斜頂樓房,有方形及橢圓形兩種。房屋大小不一,陳設簡單,起居飲食都在一處。困火搪而眠,許多貧苦農民無被蓋,墊竹籬,蓋蓑衣,燒火取暖。

  與漢族、彜族雜居或毗鄰而居的拉祜族,通常采用土掌房或竹木結構的低矮草房,建于向陽的平坡上,貧戶一般不開窗,不分間,一家數代分床同宿,床臨火塘四周,以便夜寒取暖,居室十分簡易。此外,在瀾滄縣原糯福區一帶,民主改革前尚保留着大家庭公社集體居住的大房子。

  大房子為竹木結構木樁的雙斜面長形草房,一般的長十八至二十米,寬八至十四米,内分成若于間,供各個個體家庭居住,多達一百三十餘人,居室外設有各戶火塘。此種大房子,大多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随着家庭公社曲解體而消失。

  拉祜語中的“底頁”,意為一個大家,實際上是一個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組成的共同生産勞動、共同消費的大家庭公社。大房子,便是大家庭公社成員共同居住的住房。

  在新中國建立之時,西雙版納州拉祜族的拉祜納支系,還普遍保留着拉祜語稱為“底頁”的大家庭公社。拉祜納聚居的自然村内的住房,多是占地近百平方米的大長房。

  大家庭公社成員共居的大房子,是一樓一底的“幹欄”式竹樓,以栗木為柱,圓木為房梁,苦竹做椽,茅草蓋頂,竹笆隔牆。大房子呈長方形,高七八米,面積幾十平方米或百餘平方米不等。人丁興旺的底頁,大房子顯得很長,人少的底頁,大房子的面積相對較小。大房子的樓室距地約1.5米左右,四周圍有栅欄,用于關豬、雞,堆雜物、柴禾。

  樓門有開在長房兩端的,有開在長房向陽一側正中間的,門前搭架着可供兩人并排上下的寬木梯。樓室内不開窗戶,有的是中間設一條走廊,兩則是用竹籬隔成小間的居室,居室門口是火塘。有的大房的樓室分為左右兩半,一側是居室,一側是火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