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惟妙惟肖的怒族舞蹈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1 06:10:13

  中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它們各具特色,精彩份呈,是中華民族藝術瑰寶中。怒族文化曆史悠久,他們個個能歌善舞,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會。

  《怒族舞蹈》反映農業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麥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反映其他勞作的有“種樹舞”、“放羊舞”、“割漆舞”、“洗麻舞”、“蓋房舞”、“掃地舞”等;反映祭祀活動的有“娛獵神舞”、“招魂舞”、“祭鬼舞”、“鬼跳舞”、“祭祖舞”等。

  反映日常生活的有“飲酒舞”、“請客舞”、“孤兒哭墳舞”、“窮人受欺舞”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找情人舞”、“追趕舞”、“對看舞”、“迎親舞”、“逃婚舞”、“生育舞”等;反映械鬥的有“古戰舞”、“罵架舞”、“射箭舞”;反映節慶娛樂的有“高興舞”、“青年朋友舞”、“進退舞”、“反彈琵琶舞”、“雙人琵琶舞”等。

  自吹自彈自舞的集體舞蹈

  此外還有大量的反映各種動物習性的摹拟舞蹈,如“猴子打架舞”、“鬥羊舞”、“斑鸠啄食漆籽舞”、“烏鴉喝水舞”、“母雞下蛋舞”、“江邊陽雀舞”等等。

  上述各種舞蹈,大都為自吹自彈自舞的集體舞蹈,由于手持樂器的限制,舞蹈動作主要表現為腿腳和身段的功夫。然而舞姿仍豐富多彩,其中還有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如反彈琵琶和舞蹈中男女共彈琵琶等。

  福貢怒族舞蹈

  福貢怒族的舞蹈主要有兩大類型,一類稱“達比亞舞”,以一種形似琵琶(怒族稱“達比亞”,僳僳族稱“期本”)的彈撥樂器作為舞具和伴奏,達比亞的彈奏位置多變,彈奏姿态豐富,可以高彈低彈,上彈下彈,反彈正彈。腳上動作規整,以膝關節帶韌性的屈伸顫動為基礎,并具有重拍屈的規律特點。

  節奏也較為規範,有數十套動作組合,表現怒族的狩獵、農業生産及生殖祟拜等習俗生活内容。由于怒族世代生活在高山密林中,與各種動物為鄰,對各類動物的生活習性熟悉,因此,在達比亞舞中有着大量摹仿動物的舞蹈。

  另一類舞蹈稱“嘎”,沒有樂器伴奏,在個别舞蹈中偶爾有歌曲伴唱,但大多以踏地為節起舞。跳嘎時,也以膝關節的屈伸顫動為基礎,但動作力度更強,踩踏更為有力。因此,與達比亞舞相比,嘎在舞蹈風格上顯得更為粗犷、古樸。内容有祭神驅鬼的,有迎娶新娘的,有祝賀婚禮的,還有歌頌愛情的。在表現形式上,達比亞舞和嘎都有單人、雙人、集體等多種形式。

  蘭坪兔峨鄉怒族舞蹈

  1、祭祀時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糧食豐收,跳“阿樓西杯”,意為“祈祝幸福之歌舞”;

  2、辦喪事時先由祭師“德西”為亡靈唱“引路歌”,然後,由死者母系親屬中的舅舅、弟兄或侄兒圍棺獨舞“戲幾沃”(“送魂舞”),意在通過舞蹈指引亡靈回到祖先居住地。

  3、宴請賓客時,要在宴席上表演一種帶禮儀性的“上菜舞”,怒語稱“合盤冗”,由兩名男子邊上菜邊跳。以此增加宴席中的熱鬧氣氛。

  貢山縣怒族舞蹈

  貢山縣怒族受藏族文化影響較深,喜歡跳一種稱為“庫噜羌”的舞蹈。“庫噜”為曲調,“羌”即舞蹈。庫嘻羌又叫“怒族鍋莊”,歌舞的名稱和歌詞中常出現藏語,歌唱也頗有藏族民歌的格調。庫嘻羌一般多在年節喜慶、起屋蓋房和迎親嫁娶時跳。

  舞時,或男女圍圈,或男女各為一排,手拉手、臂挽臂或牽手搭肩載歌載舞,對唱對跳。以進退跺步為基本步伐。内容有對家鄉的贊美,對友誼的頌揚。年輕人跳時,則更多是相互間的贊譽、愛慕之心的表露,或是逗樂取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