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文字對于人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表達個人思想和記錄事物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中國由于各地文化的差異,所以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土族就是一個擁有自己民族語言和文字的民族,你了解嗎?想要更加了解的話不妨看看下面關于土族文化的文章吧。
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土族語又稱“察罕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土族語可分為互助(包括樂都、天祝)、民和(三川地區)、同仁三個方言區。各個方言區間有一定的差異,方言區間的土族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方可進行交談。
随着土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土族語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自己特點的民族語言,當然仍包含着較多的古蒙古語特點。在語音方面,土族語有十二個單元音,二十六個輔音,輔音中有舌尖中、舌尖後、舌面前塞擦音和舌尖後擦音,但無舌葉擦音。詞首仍保留有古音[f]、[x]、[h];還有較多的複元音和成套的複輔音,詞的重音落在詞的末一音節的元音上,以及保留着詞尾的短元音等。
在語法方面,土族語具有特殊的表示複數的附加成分;複數第一人稱代詞沒有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區别;複數第一,第二人稱代詞沒有獨立的詞幹,而是在非獨立詞幹上加複數附加成分表示;靜詞、形動詞作謂語時一般都借助于判斷語氣助詞;基本語序為主語在前,賓語居中,謂語在後,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在詞彙方面,根據14000個詞的比較,土族語約有85%以上的詞與現代蒙古語相同。
由于土族人民長期同漢、藏等族人民友好相處,其語言也受到漢語、藏語的強烈影響。土族語中的漢語借詞占有很大比重。藏語借詞也占有一定比重,而且部分漢、藏語借詞已成為土族語詞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總的說來,土族語言中有關藏傳佛教方面的詞,完全借用藏語,一般事物名稱方面的詞也大多借用藏語,親屬稱謂和新詞術語借用漢語
還有部分詞隻有土族人自己才懂,從這部分詞中,可以了解到十三四世紀蒙古人的社會生活、曆史文化和漢族與蒙古族的文化交流。
土族原本沒有本民族文字。1979年,有關研究人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土族本民族的意原,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漢語拼音字母為字母形式的土族文字方案。其字母的書寫法與漢語拼音字母一緻。基礎方言為互助方言,并以互助方言中的東溝語音為标準語言參參點。
1981年開始在互助方言區試行。1986年進一步推廣使用。經過實驗推行,土族文字在諸如掃除文盲、記事、記帳、傳遞信息、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文學、普及科普知識、進行漢語教學等方面,日益顯示出其積極作用,并得到土族人民的承認與歡迎。目前,土族文字已進入學校,小學低年級開設土族語文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