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鄭成功收複台灣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驅逐未來侵略者的鬥争中,鄭成功對扞衛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做出了重大貢獻,因而在收複台灣這件是上具有着及其重大的曆史意義,下面小編就在為大家就帶來他的英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鄭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鎮,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戶藩。《漳浦營裡鄭氏族譜》明确記載,鄭成功祖先于東晉永嘉年間,避地到閩。
《閩台關系族譜資料選編》收錄的鄭氏族譜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鄭氏入閩,“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處”其中到達漳州的這一支,在宋末時安居在龍溪,也就是現在的龍海洋西村,在元朝又從洋西播遷到鄱山,也就是現在的福建龍海顔厝鎮古縣。随後,又從古縣播遷到南安。晉江安平鄭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銘由明朝三邊總督洪承疇撰寫,洪承疇在鄭成功墓志銘闡述:“鄭之入閩也初居仙遊之楓亭,遷徙攀鱗故裡,原有楓亭橋圾,今其名猶存焉始祖祖道公,數傳而至珏号果齋生谥号後崖生思誨”墓志銘還提到,因倭寇頻頻侵犯,被迫南遷晉江安平地區,也就是現如今的安海地區。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的頭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當時日本當局很重視鄭芝龍,平戶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給他居住。1623年(天啟三年),鄭芝龍到日本做貿易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為夫妻。1624年八月二十七日(天啟四年七月十四),鄭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内浦千裡濱。
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随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後,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安海成功小學校址。
1638年(崇祯十一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1641年(崇祯十四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順治元年),被送往金陵求學。鄭成功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鄭芝龍為兒子聘請教師教他讀書。師從江浙名儒錢謙益。鄭成功兒時名福松,教師即給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肅,叢衆茂盛之意。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10]同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滅亡;随後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擊敗李自成進駐北京城。明朝遺臣遂于南京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五月十五日,清朝豫親王多铎率軍南下,破揚州,攻占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遭到殺害,弘光政權滅亡。
弘光政權覆滅後,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殘酷野蠻的高壓政策,強行下達剃發令,激起各地抗清鬥争蜂起。當時鄭芝龍手握重兵,成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軍事力量。鄭芝龍、鄭鴻逵兄弟于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1645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七月改元“隆武”。不久,魯王朱以海亦在紹興稱“監國”,改年為“魯監國元年”。隆武、魯監國兩政權雖皆“矢志恢複”,卻彼此矛盾、沖突不斷,各行其是。
隆武政權成立後,鄭芝龍将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贊賞鄭成功的才華,他歎息說:“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兒給人做妻子,在封建時代是最高的榮譽,為了表示對鄭成功的寵愛,隆武帝将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并将原名森改為成功。從這時起,鄭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内外都稱朱為國姓,普通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