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對于充滿活力、對未來滿懷憧憬的年輕人來說,真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但是,創業可不是一時頭腦發熱就能做得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借鑒前輩的經驗。
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看看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丁磊:免費郵件的奇迹
163.net是丁磊在網易創辦之前申請的域名。1997年5月,丁磊決定創辦網易。網易從丁磊創辦起,沒有向銀行或朋友借一分錢,所有的創業基金都是他當年寫軟件時慢慢積攢下來的。走這樣一條路,丁磊經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難。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和陳磊華一起賺到的。1997年,兩人相識于網易BBS,陳磊華當時還是華南理工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丁磊邀請他到網易兼職,合作之前兩人說好陳磊華拿20%,一起開發“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1998年3月,163.net正式運行,它是國内第一個全中文界面的電子郵件系統。網易開始售賣這一軟件,但是處處碰壁,以至于最困難的時候隻有2萬元資金可以利用。
這時,微軟斥巨資收購了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商Hotmail,這一案例的示範效應拯救了丁磊和網易。廣州電信從中得到了某種啟發,想到了丁磊曾推銷過的“分布式免費郵件系統”,提出收購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郵件服務,最後以20萬元成交,丁磊還搭上了163.net域名。後來,163.net被5,000萬元轉賣給了新飛網,再後來又被TOM集團以3.7億港元收購。不過這都與丁磊無關了。
網易利用廣州電信這一交易的影響,又成功地把免費郵件系統賣給了其他用戶,例如188.net、990.net、371.net等等,這其中就有很多曾讓丁磊碰釘子的公司。這一年,丁磊既是老闆,又是銷售員,四處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時間丁磊的“孩子”滿天下。到1998年年底,隻有8個人的網易竟然有了500萬元的利潤。國内外一些投資商開始紛紛找他談判,願意注入資金,網易由此逐步做大。
李嘉誠:塑膠花傳奇
1940年秋,李嘉誠一家從潮州逃難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鐘表行中。李家原本沒有商業傳統,到香港前,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兩位伯父在民國初年就取得了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博士學位。李家可算得書香門第,在當地受人敬重。
但這些在當時的香港沒有半點價值,甚至為生存帶來了壓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蟻。13歲的李嘉誠不得不失學,寄人籬下當學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則必須搬開家具與其他夥計挨着入睡。
太平洋戰争爆發後,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誠的母親隻好帶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們父子二人。更大的不幸是,貧困抑郁的父親竟染上肺結核,大半年後去世。在父親過世前一天,并沒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問他有什麼話說。“我安慰父親,告訴他‘我們一定都會過得很好’。”14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父親的死亡,“彷佛一瞬間被迫長大”。曆經家道中落、少年失學、父親過世、孤獨的流落異鄉,迫使李嘉誠在很短的時間内壓縮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