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30 11:25:44

  鬥牛,是一項娛樂節目。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曆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依舊非常的重要。鬥牛節體現出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對美好的願望的追求。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着善鬥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二月或八月裡逢“亥”的日子裡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

  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着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周,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着,各隊牽着自己的“牛王”,舉着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參鬥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沖了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每年農曆二月與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幹淨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節前青年人吹着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三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群衆集彙于鬥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随舉着木制“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

  您可能還會喜歡: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産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淺談:黎族酒文化

  回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回族語言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