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津巴布韋大家一定十分的耳熟能詳,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十分的嚴重,幾億元隻能買一顆白菜,紙币的價值還不如中國的冥币貴。他自然資源很豐富,在幾十年前可是很多人向往的理想居住地,為何輪流到這樣呢?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解析。
津巴布韋在1922年時成為一個英屬自治殖民地,但津巴布韋因其條件優越,經濟發展很快,尤其是農業,成為非洲有數的農業大國,而且他是非洲工業較發達的國家。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時,在非洲南部經濟實力僅次于南非,工業類别齊全,農業更為強勁,素有非洲“面包籃子”的美譽。當時,津元兌美元彙率為1:1.47。
1978年,在國際制裁與黑人武裝運動的交相夾擊下,白人政府終于被迫妥協,在1980年時舉行了該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民主選舉,羅伯特·穆加貝與他領導的津巴布韋非洲國家聯盟(ZANU)獲得了3月國會大選的多數票,取得政權。在國家政權順利轉移到黑人政府的手上之後,于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韋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
雖然津巴布韋的國政已經轉移到了黑人族裔的手上,但是穆加貝總統通過暴力将歐裔的土地沒收。20世紀末期,動搖經濟,許多基礎民生需求匮乏。2000年開始,津巴布韋政府以白人所持有之土地系在殖民時代從黑人原住民手中非法取得為理由,進行土地改革,強制沒收大部分白人擁有的土地。此舉造成境内大量白種農人出走,經濟陷入混亂。
上世紀90年代末,随着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結構調整改革,歐美削減對外援助,以及第二次剛果戰争的拖累,非洲國家經濟、社會陷入混亂,津巴布韋經濟開始走向下坡路!
1980年後,進行了“土改”,大部分良田成為了當權者囊中物,部分良田分給了穆加貝家族和他的親信,而後驅逐和謀殺農場主和農場雇工,導緻津巴布韋引以為傲的農業和煙草業一夜回歸解放前!在總統穆加貝的領導下,津巴布韋的經濟從2000年到2008年收縮了50%,同時腐敗橫生和貧富差距拉大。津巴布韋的基尼系數可以排在全球前十了。
2008年2月,通貨膨脹率達165,000%;2008年6月,通貨膨脹率達200,000%,該國央行并于2008年7月21日發行面值1,000億元的津巴布韋元鈔票。津巴布韋從2008年8月1日起貨币改制,100億舊津巴布韋元相當于1新津巴布韋元。2011年,被評為世界上通貨膨脹最高的國家。
2009年1月,津央行發行了100萬億面值的津元紙币,雖然面值并未高于1946年匈牙利發行的貨币帕戈(1帕戈相當于1億兆),但匈央行卻沒把20個“零”印到紙币上,100萬億津元由此勝出,成為世界上含“零”最多的鈔票。不過,僅3個月後,津央行宣布廢除當地貨币,改流通美元、南非蘭特、英鎊等外國貨币,萬億大鈔同津元一道被打入舊貨攤,從此成為旅遊紀念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