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唱起來、跳起來,羌族薩朗舞簡介

唱起來、跳起來,羌族薩朗舞簡介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29 23:35:15

  在我們的印象中,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羌族人民亦是如此。羌族薩朗是典型的歌舞一體的少數民族藝術形式,在羌族及其周邊地區和涉羌地區廣為流傳。無論是喜事、憂事,無論是田間地頭、院壩堂屋,薩朗之于羌族猶鹽巴之于臘肉。本期的羌族文化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羌族的薩朗。

  羌族薩朗(羌文Rrmea Salengw),是中國羌族獨有代表性文化,已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薩朗,原為羌語北方言詞彙,意為“唱起來、跳起來”,是當地羌族人民娛己娛神的重要手段。薩朗後引申為歌舞,并擴大詞義為羌族歌舞的統稱。

  1.狹義的薩朗。羌族薩朗屬于集體性舞蹈,由一能歌善舞者領頭,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圍成圈,邊唱邊跳,下肢動作靈活多樣,雙臂僅前後擺動而已,所唱歌曲多是口頭流傳下來的古老民歌,用羌語演唱。

  單指一種類型的羌族歌舞藝術形式,發源于羌語北部方言區,第一步踏右腳,最後一步左腳起跳右腳擡起,中間變化若幹。程序大體是這樣的:男女分性别牽手圍成一個不封口的圓圈,由領頭(最右邊)的男或女起頭唱歌,後面一排重複應和。歌曲以羌語(甚至是古語、方言)居多,二、三句歌較為普遍。

  待整首輪番唱完後,開始踏腳起舞,先逆時針(向右)緩步行進。舞步和歌曲的節奏、領頭人的風格息息相關,但絕大多數情況下起步舞都是腳不離地的。随着歌曲節奏加快,舞步也不斷增加和變化,在最後一步(左腳跳)還可以進行180度或360度轉身。當隊伍手拉手順時針(向左)行進時候,通常會變換為連踢腳的舞步,因此隊伍最末的那名舞者也應該是薩朗高手。

  最後,換回起步舞或者踢踏舞步逆時針行進到完成本段,完畢時由領頭列齊呼“吓喂”,另一列以“呀喂”應之。諸如《羌魂》第一章節、《ximi na ssem》、《邛啦耶果》等,均為狹義的薩朗。

  2.廣義的薩朗。是指類似于上述狹義的薩朗這樣的群衆性自娛自樂的圓圈歌舞。這裡面包括了羌族的薩朗、席不搓(宴席舞)、莫恩納沙(羊皮鼓舞)、卡斯達溫(跳铠甲)、ssem na sowa(禮儀舞)、對襟步等等。在這些歌舞中,薩朗是最為普及、最具代表性的。薩朗詞義發生擴大的主要代表原因是,在茂縣2007年新編的薩朗舞專輯《羌族薩朗》吸納、融入了其他舞種(或一些動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