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弦樂器在中國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是不可磨滅的,這些好聽的聲音是曆史皇帝以及各種官員都喜歡享受的音樂,少數民族留下來的樂器更是有着自己的特點。本期維吾爾族文化一起了解樂器都塔爾。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鐘情的傳統彈弦樂器。它的名字來源于波斯語“dutar”,“都”意為“二”,“塔爾”是“琴弦”之意,即兩條弦的樂器。
漢語譯音也寫為“都他爾、都塔爾、獨塔爾”等。新疆的民族樂器都具有兩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樂器彈奏音樂,還可做為一件精美華麗的工藝品來展示,樂器經過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裝飾,顯得簡單古樸,高貴典雅。
傳統的都塔爾,構造與彈布爾相似,彈奏出來的琴音聲音雖小但音色卻很柔美,都塔爾是一個伴奏極佳的樂器,它除了在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中作主要伴奏外,還演奏過有名的曲目《木夏烏熱克木卡姆間奏曲》、《艾介姆》和《幸福的時代》等。
相傳在遠古時期,以遊牧為生的維吾爾族牧人,主要飲食以黃羊為主,吃完黃羊後他們就把黃羊的腸子随意丢棄在大草地上,經太陽曬幹的黃羊腸子被風一吹,會發出了一種優美的聲音。這種聲音和現象被維吾爾族人們發現後,人們就有意識地把風幹了的羊腸子挂在挖空的木頭上,用它來制作樂器,最原始最古老、也最簡陋的都塔爾出現了。
新疆的民族樂器都具有兩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樂器彈奏音樂,還可做為一件精美華麗的工藝品來展示,樂器經過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裝飾,顯得簡單古樸,高貴典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