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最高檔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跟船隻了,但凡事能夠坐得起這些的無一不是達官貴人。而如今的随着社會的演變,這些東西已經慢慢離開了我們的視線,不過有些少數民族仍有着一些特殊的交通工具。
那麼,本期達斡爾族文化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大轱辘車。
轱辘車在達斡爾語中稱為“達斡爾·特日格”(即達斡爾車),是達斡爾族的傳統交通工具。傳說達斡爾族17世紀中葉從黑龍江北岸南遷嫩江流域時,就是坐着大轱辘車來的。可以說,達斡爾人制造使用大轱辘車有至少三百多年的曆史。
達斡爾族的大轱辘車以輪大着稱。在曆史上,車輪的發明是科學技術史上的重大技術變革,而像達斡爾人這樣彎制車辋、用車毂、輻條制作車輪,更是古代造車技術中的上乘之舉。
達斡爾人把普通的大轱辘車稱為“抗蓋·特日格”,即敞車。出于遮擋風雨和美觀的需要,大轱辘車還有三種變化。一種是葦廂車,稱為“卡日奇木勒·特日格”,即在普通車車廂的左右和後部三面夾圍葦子。
另一種是篷車,稱為“木拉日·特日格”,即在葦車廂的上面用粗柳條架設半圓形篷架,苫蓋桦樹皮或葦席子等。再一種是闆篷車,稱為“柯敖·特日格”,即用薄木闆制成車廂和篷,有的還在廂闆上雕繪山水圖案。在這幾種車中,普通車用于運輸木柴、莊稼、飼草等,在運輸燃用幹牛糞時在車上放特制的大筐,運糧食也有專門的柳筐。
葦廂車和篷車用于人乘,乘坐時在車上鋪獸皮或毛氈。對于晝夜趕路的人,篷車就成為現成的就寝之處。從事放排生産時,人們也會把去掉車廂的兩輛車連起來,用于運輸較長的原木。
大轱辘車具有輕便、耐用、易修和多用的特點。由于輪子大,車軸的高度正好在所套牛馬的腹部,能保持車轅平衡,減輕牛馬拉車的耗力,在過小的土坎、石塊和塔頭墩子時,不會碰軸,而且可以在淺水處趟水過河。由于車毂大,具有較大的承重力,在重載或在颠簸不平的山路行走時,也能穩當。因此,大轱辘車不僅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而且受到蒙、漢等民族農牧民的歡迎。
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達斡爾人就基本不使用大轱辘車了。達斡爾人雖然告别了大轱辘車,用上了拖拉機、汽車、摩托車,然而,大轱辘車載着達斡爾民族走過的曆史轍迹,卻還清晰地留在達斡爾人的心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