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說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誇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龍是中國古代氏族圖騰之一,是吉祥的象征。人們對其膜拜,祈求平安。那麼傳說中的應龍是什麼?不妨來民族文化裡看看吧。
應龍是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四肢強壯,宛如一隻生翅的揚子鳄。在戰國的玉雕,漢代的石刻、帛畫和漆器上,常出現應龍的形象。
應龍最早出現是在先前的黃帝時期,《山海經》和《史記》就有記載。大意是以黃帝為首的黃河流域部落與以蚩尤為首的長江流域的部落發生戰争,雙方都使用各種神奇的動物來幫忙。黃帝這邊的應龍擅長“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長呼風喚雨之靈物,本領較應龍更勝一籌,大雨飄向黃帝這邊。
黃帝處于弱勢,就請天女“魃”幫忙止住了大雨,一舉殲滅蚩尤部落。應龍在戰争中立下汗馬功勞,殺了蚩尤和誇父。由于戰争消耗能量過大,再也無力振翅飛回天庭,就悄然來到南方蟄居在山澤裡。
閑居南方,應龍整日無所事事。物華變幻,鬥轉星移,一轉眼就到了大禹時代,洪水滔天,生靈塗炭。大禹肩負起拯救蒼生的重任,應龍前來幫忙,以尾掃地,疏導洪水而立功,因此應龍又是禹的功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