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地面對。坦然形容心裡平靜,無顧慮。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原來趙孟為箕鄭父見為上軍元帥,恐其鼓衆同亂,假意召之。鄭父不知是計,坦然入朝。”
引證解釋:
1、平直廣闊貌。
唐-劉禹錫《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記》:益城右門銜大逵,坦然西馳,曰石筍街 。
《宣和遺事》前集:掘深數尺,不見龜蛇,下視其穴,深不可測,遂下棺葬埋。平明視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
2、形容心裡平靜,沒有顧慮的樣子。
晉-葛洪《抱樸子-安塉》:怡爾執待免之志,坦然無去就之谟。
唐-元稹《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晝夜安寝寤。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笑得華忠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卻坦然無事的扶了個婆兒一路進來。
魯迅《彷徨祝福》:冬至的祭祖時節,她做得更出力,看 四嬸裝好祭品,和 阿牛将桌子擡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3、安定。
《南史-梁紀上》:公受言本朝,輕兵赴襲,排危冒險,剛柔遞用,坦然一方,還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
4、顯然。
三國魏嵇康《明膽論》:此理坦然,非所宜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