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窦娥在死前說的話,窦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如果有人說他比窦娥還冤,那是不可能的。本期民間故事将為你講訴史上最大冤《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元代劇作家關漢卿作。題目為《秉鑒持衡廉訪法》
,正名為《感天動地窦娥冤》。全劇四折一楔子,寫窦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窦娥冤》故事淵源于《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但關漢卿并沒有局限在這個傳統故事裡,去歌頌為東海孝婦的于公的陰德;而是緊緊扣住當時的社會現實,用這段故事,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統治下中國社會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表現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争精神和争取獨立生存的強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這個悲劇主人公形象,使其成為元代被壓迫、被剝削、被損害的婦女的代表,成為元代社會底層善良、堅強而走向反抗的婦女的典型。
《窦娥冤》全劇為四折一楔子,高中課文節選了劇中的前三折,是全劇矛盾沖突的高潮部分,寫窦娥被押赴刑場殺害的悲慘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敗殘酷,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黑暗,歌頌了窦娥的善良心靈和反抗精神。
作品在藝術上,體現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的融合。作品用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設計超現實的情節,顯示出正義的強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廣大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
本劇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
女主角窦端雲自小因為父親窦天章為了考官名而無錢還債,被送到蔡家當兒媳婦(即童養媳),并改名窦娥。
第一折
婚後不到兩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賽盧醫讨債,不成功之餘反而更差點被,恰好獲張驢兒父子倆所救。不料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後,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窦娥嚴辭拒絕。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張驢兒以告發企圖蔡婆之事威脅,向賽盧醫讨來毒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于是誣告窦娥殺人之罪。太守桃杌嚴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藥死公公,被判斬刑。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場。臨刑前,窦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後将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霜(降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
第四折
三年後,窦娥的向已經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将賽盧醫發配充軍、昏官桃杌革職永不叙用,張驢兒斬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後窦娥的希望父親窦天章能夠将親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盡孝道,窦父應允,全劇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