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中國民間自古以來的說唱藝術有哪些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5-18 13:56:01

  說唱藝術流行于漢族民間,這是一種比較文學的表達形式。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沒有伴奏。既可以單口說唱也可有多口說唱,所以中國民間的說唱藝術有多種,具體有多少?讓我們一起到溫州鼓詞裡了解看看。

  說唱藝術是用來講唱曆史、傳說叙事及文學作品的一種藝術體裁,是音樂、文學和表演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形式。其音樂以叙述功能為主。兼有抒情功能。

  由于我國各民族以及民族内部各地區語言的不一緻,形成的說唱音樂也就有多種多樣的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據調查,目前我國說唱藝術有341個曲種。除少數曲種(如評書、快闆、隻說不唱外,大部分說唱曲種或有說有唱,或隻唱不說。

  我國說唱音樂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單口唱。由一個演員演唱,有自兼伴奏(如陝北說書、浙江道情等、和專人伴奏(如大鼓、單弦等、兩種情況。歌唱者主要是故事的講唱者,有時也模拟不同角色。

  2、對口唱。由二人擔任演唱,有歌唱者同兼伴奏的情況,如彈詞、山東琴書;也有由專人伴奏的情況,如河南墜子。兩個歌唱者在必要時可作适當的角色分工,同時又具有充當數個角色的靈活性。

  3、幫唱。在單口唱或對口唱的基礎上,伴奏人員參加幫腔。幫腔的作用有多種,有的唱些襯詞、襯句以活躍氣氛,有的則幫唱重要唱詞,幫助刻畫角色。

  4、拆唱。由三五個演員各自分擔一定的角色,可以化妝,也可不化。這種形式有些類似于小戲,較容易表現出戲劇性效果。例如四川揚琴、廣東粵曲、拆唱八角鼓等。

  5、群唱。由多人齊唱、輪唱。

  6、走唱。表演者一二人到三五人不等,邊舞邊唱,很像歌舞,但它以唱故事為主要内容,舞的作用隻是烘托氣氛與活躍場面。如東北二人轉、四川盤子、湖北三棒鼓等。

  就唱腔結構而言,漢民族的說唱分為:

  1、鼓詞類

  鼓詞類說唱曲種俗稱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國北方。如西河大鼓、樂亭大鼓、京韻大鼓、唐山大鼓、京東大鼓、東北大鼓、膠東大鼓、上黨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長沙大鼓、溫州鼓詞等。大鼓以演唱者自擊鼓闆為特點,其他伴奏樂器還有三弦、二胡、琵琶等;曲調多來自各地的民間音樂。

  北方的許多大鼓,多在當地民歌或集鎮叫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早期鼓詞多為長篇故事,如(三國志》、(楊家将》等,可連續說唱數十日。清中葉後,逐漸興起了段兒書的形式,并大t減少了說的部分。而以唱為主。

  2、彈詞類

  彈詞是明清時期流行的說唱形式,後來流行區域逐漸縮小至江、浙一帶。目前流行的彈詞類說唱曲種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紹興平湖調、四明南詞以及廣東的木魚歌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