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作為皇上的代言人,有些人已經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像明朝的着名太監魏忠賢,在這位九千歲的掌控下,百姓們民不聊生,天災不斷。不過除了這些壞的太監,但曆史上還是有很多好的太監的。本期民族文化,講講曆史上的好太監。
1、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唐潘州人(今高州市區),是中國唐代的着名宦官之一。曾祖馮盎、祖父馮智玳、父為馮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于曾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後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于累官至骠騎大将軍、進開府儀同三司。他是曆史上為數不多的賢宦之一,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死後墓穴位于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權謀的太監之一。父馮君衡因罪被“裂于冠冕,籍沒其家”。因此,他幼年時即與母失散。聖曆初,嶺南讨擊使李千裡将他閹了以後送入皇宮内。高力士從小聰慧,辦事機敏,武則天女皇很喜歡他,命他在左右待奉。後因事觸怒了武則天,被責打以後趕出宮去,由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姓高。高延福原為武三思家奴,與武三恩關系密切,高力士因此常出入武家。
一年後高力士得以再次入宮,隸屬司宮台。“神龍革命”中他随機應變,擇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則天拉下馬。後又出謀劃策,助李隆基誅殺韋後和太平公主,終成唐明皇最忠實的心腹奴才。不過,高力士在創造唐朝“開元盛世”的過程中出過不少力,獻過不少良策,這在中國曆屆太監中,算是出類拔荟的高人了。
忠心耿耿、才華橫溢的高力士一生侍候過武則天、中宗、睿宗、玄宗四個皇帝。一說他是孤兒,年幼無依,各處流浪,後被宦官高延福收為養子,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在宮中風風雨雨幾十年,交結李隆基,成為其心腹,幫助玄宗登上帝位,盡心服侍明皇,又促成了楊玉環和唐玄宗這一段驚世駭俗的不倫愛情,至于李白喚高力士脫靴,使楊貴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爛熟的橋段了。
高力士在曆史舞台上演出最精彩一出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缢死了楊貴妃。成也力士,敗也力士。真是美人一笑媚千古,空留長恨在人間。
李白詩好,人人皆知,高力士亦能詩,這是高力士的一首“詠荠”: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高力士在詩中自喻為荠,相當貼切:他在長安很高貴,而在流放地巫州卻無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有如荠菜那樣“氣味終不改”,他的心時時向着玄宗、肅宗和大唐的天下。所以,他的死也相當壯烈:“高力士遇赦還,至郎州,聞上皇崩,号恸,嘔血而卒。”是說高力士聽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後,恸哭不已,絕食七天,最後嘔血而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