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造紙總述為五個步驟:(1)将砍伐的竹子在就地開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竹料用力捶洗,使青殼和樹皮脫掉。(2)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個晝夜,然後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進鍋裡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複進行十幾天。(3)取出煮爛的原料放在石臼裡用力舂成泥面狀,搗爛後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調配,使纖維徹底分離并浸透水分,成為紙纖維的懸浮液,再傾倒入紙槽裡面。然後用細竹簾在紙漿中濾取,紙纖維留在竹簾上形成一層泾紙膜。(4)把撈過紙漿的竹簾倒鋪在壓榨闆上,然後移開竹簾,這層泾紙膜便落在闆上。慢慢堆疊起一層層的紙頁,再以重物擠壓,排出泾紙頁中的水分。(5)用兩道土磚砌成磚牆的夾巷來焙幹紙張,焙紙時先在夾巷内生火,由于磚塊夾巷之間有空隙能讓熱氣透出,因此用輕細的銅鑷将一張張濕紙攤在牆上,從空隙中散發的熱氣使紙張慢慢幹燥,幹透後揭起來就是一張可使用的紙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