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文翻譯增分技巧

文言文翻譯增分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6:18:14

文言文翻譯增分技巧(文言文翻譯規避6大丢分點)1

6大丢分點

文言文翻譯是全國卷一個綜合考查文言積累、語法知識、文化素養以及閱讀思辨能力的重點題型,分值大,出錯多。根據閱卷反饋,考生在翻譯時容易出現6大失誤點,造成失分,殊為可惜。下面一一分解,強化矯正。

一、丢分點一:以今律古,不倫不類

[例1] (譚澄)至則葬暴骸,修焚室,赈饑貧,集逋亡,民心稍安。(《元史ꞏ譚澄傳》)

[考場答卷] 譚澄到任後,掩埋暴露在外的屍骸,修理焚屍爐,赈濟饑餓貧寒的百姓,召集逃亡的人,民心漸漸安定。

[失分評析] “焚屍爐”是一個具有濃厚現代色彩的詞彙,很容易令人聯想到納粹德國的慘無人道,這一現代化的設施在元代還未出現,況且原文是“修焚室”,何來“爐”之說?

答案:譚澄赴任後,掩埋抛棄在外的将士遺骸,修繕好被燒毀的房屋,赈濟饑貧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衆,百姓才漸漸安定下來。

[例2] 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人也。……(袁)逢則斂衽下堂,執其手,延置上坐,因問西方事,大悅。(《後漢書ꞏ趙壹傳》)

[考場答卷] 袁逢就收緊衣服走下堂來,拉着趙壹的手,請他坐在上位,于是問他西方的事,非常高興。

[失分評析] 上述譯文在兩個地方以現代眼光解析了原文:一是将“斂衽”解釋為現代的“收緊衣服”,古人“斂衽”是“将衣襟夾于帶間”,以示敬意,也可譯為“整理衣襟”;二是“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說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趙壹……漢陽西縣人也”,句中所說“西方”即指“西縣”。

答案:袁逢就将衣襟夾于帶間走下堂來,拉着趙壹的手,請他坐在上位,于是問他西縣的事,非常高興。

[總結] 像上述這些古代專有名詞、固定用語和特殊表達,由于其存在的文化背景、社會狀态均已發生變化,今人極易以當代眼光視之。除此外,古今異義詞如“孤(幼而喪父)”“妻子”“非常”“中國”“無論”“其實”“交通”等,偏義複詞如“便可白公姥”“晝夜勤作息”“死生,晝夜事也”等,互文用法如“草行露宿”“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等,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倒裝句、定語後置句等也極易以今律古。克服以今律古,關鍵是要做到兩點:一是有嚴謹的态度,碰到疑難不要想當然,要勤思考,勤翻書;二要打下紮實的基礎,如果文言根基厚實,傳統文化的浸潤充分,以今律古的概率将大為降低。

二、丢分點二:表達無據,錯解原意

高考文言文翻譯一般要求直譯,直譯應盡量尊重原文,“原意重現”,但并非抛棄變通,否則極易造成表達無據。考生考場上丢分大概有四種情形。

(一)一味抱定字面意思“硬譯”

[例3] (吳遵路)又廣屬郡常平倉儲畜至二百萬,以待兇歲。(《宋史ꞏ列傳第一百八十五ꞏ循吏》)

[考場答卷] (吳遵路)又将屬郡常平倉儲備的糧食擴大到兩百萬石,用來等待災年。

[失分評析] “以待兇歲”的“待”字面意思确實是“等待”義,但将“以待兇歲”譯成“用來等待災年”顯然是不妥的,因為“等待災年”的潛台詞是“希望災年到來”,這樣于情于理都是說不通的。這裡的“待”應酌情譯為“防備”。

答案:(吳遵路)又将所屬郡縣常平倉儲備的糧食擴大到兩百萬石,用來防備災年。

[總結]譯文時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斟酌字句,該摳則摳,宜變則變。

(二)不知句讀而“串譯”

[例4] 時宋庠、鄭戬、葉清臣等皆宰相呂夷簡所不悅。

[考場答卷] 當時宋庠、鄭戬、葉清臣等都是宰相,呂夷簡很不喜歡。

[失分評析] 顯然,誤譯是将原文句讀為“時宋庠、鄭戬、葉清臣等皆宰相/呂夷簡所不悅”,而正确句讀是“時宋庠、鄭戬、葉清臣等/皆宰相呂夷簡所不悅”,誤譯将宰相一職安錯了對象。

答案:當時宋庠、鄭戬、葉清臣等人,都是宰相呂夷簡所不喜歡的人。

[總結]由此可見,正确句讀是正确譯文的先決條件,翻譯時不妨心、口、手聯動,平時應加強句讀方面的訓練。

(三)不看結構而“橫譯”

[例5] (吳遵路)遷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

(《宋史ꞏ列傳第一百八十五ꞏ循吏》)

[考場答卷] 吳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為失去蕲州王蒙正,所以犯死罪關進工部監獄,被降為洪州知州。

[失分評析] 此句翻譯的難點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坐”,因、由于,介詞。“坐”領起的内容是“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它們合起來作“失按(按,審察;失按即失察)”的原因狀語,而誤譯明顯沒有理清原句結構,依從原文亦步亦趨。

(故入:指官吏故意将無罪斷為有罪,或将輕罪判為重罪的行為。故出:故入的對稱,指主管官吏故意将有罪斷為無罪或将重罪判為輕罪的行為。)

答 案 :(吳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對蕲州王蒙正原來的部吏犯下死罪(一事)失察,被降為洪州知州。

正确答案:(吳遵路)升任工部郎中,因對蕲州王蒙正故意将部吏判為死罪(一事)失察,被降為洪州知州。

[總結]翻譯時有必要對原文多讀幾遍,做一點語法分析。

(四)不辨詞語而“曲譯”

[例6] (趙)彥深後被沙汰停私,門生藜藿,(袁)聿修獨以故情,存問來往。(《北齊書》卷四二)

[考場答卷] 趙彥深後來被淘汰罷官回家,隻有他的學生藜藿和袁聿修由于以前的交情,探問他,和他交往。

[失分評析] 譯文之誤出在“門生”一詞上。“門生”可當“學生”解,但此處不宜。趙彥深既然是“沙汰停私”,免不了門庭冷落,雜草叢生。原文中“門生”是兩個詞,“門”即“門庭”,“生”即“生長”。

[我的答案]

答 案:趙彥深後來被淘汰罷官回家,門庭生了雜草,唯獨袁聿修由于以前的交情,慰問他,和他交往。

[總結]對關鍵詞語進行辨析,分清詞語結構、意義、色彩等,是正确譯文必不可少的準備。

三、丢分點三:語境不合,自相矛盾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漢語也講語境。遵循語境,則可為譯文帶來便利;背離語境,則極容易造成誤譯。語境不合有種種表現,試看以下兩例。

[例7] 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晉書ꞏ山濤傳》)

[考場答卷] 山濤早年喪父,生活貧困,氣量狹小,清高不同一般。

[失分評析] 譯者把“介然不群”譯為“清高不同一般”,實際上“介然不群”應該是對山濤的褒揚(“介然”的真正意思是“耿介,堅貞”)。既然如此,“少有器量”應該與“介然不群”般配,将其譯為“氣量狹小”明顯前後沖突,從而造成語境的斷裂。結合前後文,“少有器量”的“少”應是“年少”之意,“少有器量”意為“年少時就有度量”,這樣前後内容才自成一體。

[我的答案]

答案:山濤早年喪父,生活貧困,年少時就有度量,意志堅定,卓然不群。

[例8] 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隋書ꞏ卷四十一ꞏ蘇威》)

[考場答卷] 當初,蘇威的父親在西魏,由于國家财力不夠,制定了征稅的法律,頗受稱道推重。

[失分評析] 既然是在“國用不足”的情況下制定的征稅之法,按常情理解,應該是課以重稅之法,這樣的法令可能會受到統治階層的歡迎,但絕不會受到大多數的百姓的歡迎,所以,将“頗稱為重”譯為“頗受稱道推重”是非常可疑的;而且,如果“頗稱為重”是“頗受稱道推重”的意思,那麼,通常的表達是“頗為稱重”而非“頗稱為重”。基于這樣的推斷,我們有理由否定上面的譯文。“頗稱為重”正确意思是“被認為是征收重稅的法令”。

[我的答案]

答案:當初,蘇威的父親在西魏,由于國家财力不夠,制定了征稅的法律,被認為是征收重稅的法令。

[總結] 上述兩例或前後抵牾,或有悖情理。由此獲得的警示是:文言文翻譯必須樹立整體意識,反對割裂語境。具體操作時要瞻前顧後而不能一葉障目,要全面觀照而不能斷章取義。

文言文翻譯增分技巧(文言文翻譯規避6大丢分點)2

四、丢分點四:文白夾雜,簡古不通

有些考生在翻譯時,往往有個别的詞語翻譯不徹底或未翻譯,導緻文白混雜,不倫不類。

[例9] 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鄭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廳事中,列十大櫃,五貯經史,五貯兵器備不虞。使者至,所發皆經史,置其半不啟,乃免于禍,人以為至行所感。(《明史》)

[考場答卷] 使者來了,打開看到的全是經史書籍,置其一半不打開,才免于禍患,人們認為是“至行”感應的結果。

[失分評析] “置其一半不打開”文白混雜,讀者還是不知道具體含義,應徹底幹脆地用白話翻譯。“認為是‘至行’感應的結果”中的“至行”何意呢?讀者也不清楚,這樣閱卷老師就會覺得考生不會翻譯而有忽悠之嫌。

[我的答案]

答 案 :使者到來,打開看到的全是經史書籍,丢下另一半未打開,才免于禍患,人們認為是崇高品行感應的結果。

[總結]在翻譯時,一定要一一對譯,盡量将文言句子中的每個字都拆解成現代漢語的詞語,這樣就減少了個别詞語未翻譯或語句翻譯不徹底的現象。比如上面的“置”解釋成雙音節詞語“丢下”;“至行”為雙音節詞語,每個字均解釋成雙音節詞語,即“崇高”(至)、“德行”(行)。

五、丢分點五:該補不補,句意含糊

古漢語常見主語、謂語、賓語及介詞等成分省略的現象,如果我們翻譯時該補不補,整句話的意思就不能清晰連貫。

[例10] 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

( 《後漢書 ꞏ 吳漢傳》 )

[考場答卷] 吳漢為人樸實、厚道,說話少有文采,等到被召見,于是受到親近信任。建武二年,吳漢被封為廣平侯。

[失分評析] “召見”是何人召見,“親信”是受何人親近信任,都沒有補出,語意模糊。再從後面“封漢為廣平侯”來看,是被皇帝召見。另外,“封漢為廣平侯”一句,明顯主語是“皇帝”,因此最好翻譯成“(皇帝)封吳漢為廣平侯”。

[我的答案]

答 案 :吳漢為人質樸、厚道,不善言辭,等到被(劉秀)召見,就被劉秀親近信任。建武二年,(劉秀)封吳漢為廣平侯。

[總結]在翻譯時,要特别注意省略句式,一個句子在翻譯時務必關注是否省略了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按照現代漢語基本句子成分來審查。另外,一旦确定有省略成分,一定要補充出來,并且要将補充的内容用小括号圈起來,這樣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補充的成分。

六、丢分點六:該調不調,語序颠倒

古漢語常見句子倒裝現象,我們翻譯時要調整過來,使之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範與現代語言習慣。否則,該調不調,語言不合規範也會影響句意的理解。

[例11] 有滏陽人焦通,性酗酒,事親禮阙,為從弟所訟。彥光弗之罪,将至州學,令觀于孔子廟。(《隋書ꞏ循吏》)

[考場答卷] 彥光沒有定罪,帶他到州立學校,讓他觀看孔子廟(圖像)。

[失分評析] “彥光弗之罪”是賓語前置句,翻譯時要把提前賓語調到賓語的位置;“令觀于孔子廟”是狀語後置句,翻譯時應該把狀語提前。隻有這樣做,翻譯出來的句子才符合語法規範,表達的意思才明确、清楚、流暢。

[我的答案]

答案:梁彥光不降罪于他,帶領(他)到州學,讓他在孔子廟裡面觀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