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圖文解說關于龍的吉祥物

圖文解說關于龍的吉祥物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5 23:17:31

  “事業無需驚天動地,有成就行;情意無需甜言蜜語,真誠就行;金錢無需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需長命百歲,健康就行;朋友無需以數而論,知己就行!”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龍文化看看圖文解說關于龍的吉祥物。

  龍的形象記載:

  《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辭書之祖《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龍隻字未提。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同為宋人的書畫鑒賞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到了明代,龍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起來,《本草綱目·翼》雲:“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隐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隐則潛伏于波濤之内。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龍的形象是多種動物的融合。宋代人郭若虛提出了“龍有九似”說,即:角似鹿、頭似駝(馬)、眼似兔(龜)、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其實,龍的取材對象遠遠不止這9種,鳄、蜥蜴、豬、馬、熊、鲵、象、狗、羊、蠶、鳥類,以及雲霧、雷電、虹霓、龍卷風、古動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龍的融合。

  傳說龍生九子,龍的九個兒子分别是誰

  長子囚牛,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那麼,讓龍文化告訴你龍的九個兒子分别是誰?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或蚆螛(音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普遍說法

  長子囚牛,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眦,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首豺身,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镂于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眦之怨必報。睚眦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

  三子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着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隻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征着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于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