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一稱始于秦昭王時期,是中國封建時代對帝王母親的尊稱。在我國曆史上,有一些太後掌握着足以和皇帝匹敵的權力,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女強人”,她們有的為了輔佐幼主盡心竭力,甚至親自上陣垂簾聽政,但也有的揮霍權力以滿一己之私,以至禍國殃民,但不管後世評判她們功過幾何,她們都在史書中留下了傳奇的一筆。那麼就讓民族文化為你盤點,曆史上有名的太後。
西漢呂太後——呂雉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後,或稱漢高後、呂太後等,是漢高祖劉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
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時仍然沿用。呂太後也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東漢漢章帝皇後——章德窦皇(太)後
章德窦皇後(—97年),扶風平陵人,漢章帝皇後。曾祖窦融,官大司徒;父窦勳,追爵安成息侯;母為東海恭王劉強女沘陽公主,公元78年被立為皇後。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年僅33歲的漢章帝崩于章德殿前。十歲的皇太子劉肇即位,為漢和帝。尊窦皇後為皇太後。因和帝年幼,由窦太後臨朝執政。
窦太後臨朝,尊母沘陽公主為長公主,賜湯沐邑三千戶,兄窦憲,弟窦笃、窦景,皆顯貴且擁有實權。窦氏一族更密謀不軌,卻在永元四年(92年),事發而被誅殺。此後,窦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窦太後也由此被軟禁,不得參與政事。
東漢鄧皇後——和熹皇(太)後鄧綏
鄧綏(81年—121年4月17日),南陽新野人,東漢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東漢王朝第四代皇帝漢和帝的皇後。鄧綏系出名門,其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劉秀進獻了“圖天下策”的東漢開國重臣、雲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鄧禹。
鄧綏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為皇後。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僅27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着“主幼國危”的局面,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政期間,對内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
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願還政于劉氏,朝中多有非議。東漢永甯二年(公元121年),鄧綏駕崩,谥号“和熹”,與漢和帝合葬于慎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