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皮影是一門古老的傳統的漢族藝術,在皮影戲文化中唐山皮影在皮影藝術界裡他的影響尤為重要,現如今皮影的狀況不容樂觀,老一輩的皮影制作人和藝人都已年逾百歲,唐山皮影藝術作為皮影界的祖師現狀如何呢?下面就随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唐山皮影,又名冀東皮影,起源于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是我國曆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據史料記載,它發源于河北冀東地區的灤州,由當地藝人黃素志發明,盛行于樂亭,故有“灤州影”、“樂亭影”之稱。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镂刻并着色而制成,故又通稱“驢皮影”、“皮影”。清朝至民國年間的皮影戲與現在的皮影戲一脈相承,是當地群衆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1966年,樂亭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皮影之鄉”。
傳統工藝
尺把見方的驢皮在手,隻見刻影藝人操刀在手,如筆走龍蛇,遊刃有餘。皮影分兩部:人物和砌末。人物同插(頭部)和戳子(身子)組成。頭部有各色臉譜,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臉,彎回形環勾眉眼,通天鼻梁,顯得俊朗、灑脫;反面人物則突出陰險狡詐的嘴臉,将眉目誇大,一副老奸巨滑的壞樣兒。
醜角在眼睛上加畫一個圓圈兒,表示诙諧輕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醜的天下,角色相當豐富,雕起來要繁而不亂,密而不雜。精細活兒必須精細刀法,拉刀、推刀、回轉、頓挫、明刀、暗刀,真是刀刀準、快、穩。做好了的影人兒安上三根杆,不僅要靈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舉一動相合,各種套路幹淨利落,其手上功夫着實了得。
光會表演的影人兒是啞巴,需要不專門演員配唱。唐山皮影的發聲方法很奇特。演唱時,演員用手指掐着喉頭發音,經過擠壓後的聲音,具有一種特異色彩,恰好與影人的形象和動作渾然一體,形成唐山皮影戲的特殊風格。
在其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名嗓不斷湧現,幾十年來,他們不僅發展了皮影藝術,更把唐皮影傳播到全國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處,盛況非凡,以緻歐美、日本等國的人們将唐山皮影作為了中國皮影的代名詞。外來朋友們,最好去看看皮影,從這種承載了幾十代唐山人喜怒衰樂的戲曲形式中,感受那揮之不去的對生活美的追求。
現代工藝
唐山皮影制作工藝已經由傳統的手工制作刻樣,發展到如今的機械化批量化生産,刻影素材也是千變萬化。現有的刻影機器也是琳琅滿目,如激光皮影機(JQ9060JQ1290),刻影人兒的材料已從素紙、五色蠟紙發展到羊皮、牛皮才驢皮、唐山皮影雕镂精細,形象俊美,線條流暢清新,所選作雕刻的驢皮十分講究,隻取驢前身的一個部位,經過加工、上漿,一張張透明度強、柔韌性好的原料就備好了。至今唐山還流傳着北山驢皮明如鏡的俗語。皮子有了,下一步該雕刻影人兒了。
唐山皮影的劇目内容是深層剖析當地社會民俗民風、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曆代唐山皮影藝人對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藝的改良與創新從未間斷過,這些經驗是今人和後人的寶貴财富。唐山皮影的傳承延續着口傳心授的方式,為文化傳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鑒價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樂、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風格,受到國内外同行和觀衆的贊譽,具有很高的欣賞與研究價值。
随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審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與人物,都以更精湛與更細膩的雕刻工藝表現出來,更強調了皮影的藝術性與裝飾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後,加以裝裱用于展覽與裝飾。
【結束語】皮影的制作工藝正在從曾經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如今以欣賞為主,娛樂為輔緩慢過渡。将來的皮影更強調與突出其靜态的藝術價值,通過場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豐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獨特的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