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是中國的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如今的評劇在中國戲曲界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雖然評劇在如今的地位是水漲船高,但是依舊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才能夠造就出如今出衆的評劇文化。
那麼,本期一起來了解花淑蘭評劇唱段有哪些。
花淑蘭(1929年一2005年3月30日),原名葛淑蘭。評劇花腔女高音、評劇六大旦角流派花派創始人、原全國劇協理事、着名評劇教育家。與韓少雲、筱俊亭合為“韓花筱”三大流派,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花淑蘭大師德藝雙馨,桃李滿門,譽滿梨園。擅演劇目有《茶瓶計》、《牧羊卷》、《謝瑤環》、《黛諾》、《半把剪刀》、《三節烈》、《女經理》(與人合編并主演)等。
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唐山林西一個梨園世家。幼年随母學戲。後拜師習評劇青衣、花旦。曾在天津、北平、張家口、錦州等地演出。建國後,曆任錦州評劇團演員,遼甯評劇二團演員、副團長,沈陽評劇院二團副團長、院藝委會副主任、藝術顧問,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1961年加入黨。2000年出任沈陽評劇院花淑蘭藝術學校校長。
她天賦條件好、嗓音高脆,甜潤清新,加上學藝勤奮刻苦,曾拜劉子西為師,吸取劉翠霞、愛蓮君兩派之長,逐漸形成明快華麗、跳躍多姿的演唱和表演風格。她戲路極廣,能勝任小旦、花旦、青衣甚至是小生各個行當。十二歲便在唐山、秦皇島、天津等地演出。
1946年嶄露頭角後,進入北京演出,她以《劉翠屏哭井》和《保龍山》打炮而紅,由于的演唱既有劉翠霞高亢、剛勁的韻味,又有愛蓮君唱腔裡的玲珑、俏皮、華麗的特點,被譽為“評劇花腔女高音”。
花淑蘭藝術成熟的黃金時代是新中國成立後。她的演唱特點是嗓音甜潤,脆而亮,唱腔高亢流暢、華麗清新,表演活潑,自然、大方。她擅演花旦戲,《茶瓶計》是她的代表劇目。
她在這出戲裡充分發揮和顯示了她繼承和發展劉派和愛派演唱的藝術特色,豐富了小丫環春紅的音樂形象。加上邊歌邊舞,情趣橫生,把個機靈、活潑、頑皮天真無邪的小春紅,表現得活靈活現。花淑蘭演唱的特點是聲音有力度,共鳴好,音域寬,能唱到15度。
音高超越了劉翠霞,她充分發揮其優勢,使花腔在高音區行繞,聽起來堅實有力,又華麗跳蕩,巧妙地将劉、愛兩派的演唱藝術融為一體,形成她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深受同行喜愛,紛紛仿效,自然形成一支新的流派——花派。
《牧羊卷》(飾趙錦棠)《茶瓶計》(飾春紅)《梁山伯與祝英台》(飾祝英台)《相思樹》(飾貞夫)《三節烈》(飾張春蓮)《孟姜女》(飾孟姜女)《杜十娘》(飾杜十娘)《梅香》(飾梅香)《半把剪刀》(飾陳金娥)《謝瑤環》(飾謝瑤環)《志願軍的未婚妻》(飾未婚妻)《火鳳》(飾火鳳)。
《霓虹燈下的哨兵》(飾春妮)《南海長城》(飾阿羅)《瓊花》(飾瓊花)《黛諾》(飾黛諾)《一捧鹽》(飾李軍醫)《女經理》(飾女經理)其他着名劇目:《海峽情淚》、《草原之歌》、《風筝誤》、《小趕船》、《天雨花》、《桃花庵》、《珍珠衫》等。
【結束語】在民國時期的評劇并非是有名的大戲劇,甚至最初的評劇還被認為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劇,若是沒有最初的這些人物的努力,評劇也很難有如今的地位,花派延續至今也是有着很多的出色弟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