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飄色的傳說,飄色解密讓你瞠目結舌

飄色的傳說,飄色解密讓你瞠目結舌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2 13:30:21

  飄色是一種獨特的活動,距今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曆史,飄色也是在民間常見的一種傳統活動,流傳于廣州等地。飄色還有着它獨特的傳說,你想要了解一下嗎?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了解一下吧!

  飄色是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于一體古老的漢族傳統民俗藝術。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廣東。目前,依然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藝術形式。在不同地區有飄色、擡閣、彩擎、高擡、彩架、紮故事等各種名稱。

  表演者站在被稱為“色櫃”的小舞台上,以巡遊的形式表現漢族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的片段,其神奇之處就在于,演員們通過經過精心僞裝的鋼枝淩空而立,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的效果。

  飄是指脫離地面,盡展淩空之美。色(原意是飾)是精心巧妙的僞裝。所謂飄色,即是由若幹人推着一座裝飾華麗的“色闆”,色闆上安排好固定姿勢的人物形象。

  據說廣東飄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珠海鬥門乾務鎮,先後經曆了“轉色”、“闆色”兩個階段。轉色就是在手推車中間安一個木鐵軸,上面再放一塊中間可以轉動的有孔的闆子,一兩個扮成各種造型的人物(這些人物叫作“妖色”)就站在這塊闆子上。闆色則讓人物固定坐在“色台”上,服飾更為華麗,人物也增加到四個。

  飄色緣于何時已無從考究,但當地藝人有這樣一種說法: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在粵西一帶,當時由于禁演粵劇,粵劇藝人就想出了将粵劇某個片斷制成造型,在元宵節時由人擡着巡遊歡慶,并漸漸地流傳下來。從曆史源頭說,飄色也是農民祈求神靈鎮邪去病保平安,企盼豐年的原始祭神求福活動。

  飄色造型的題材多取自于曆史典故和傳說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多表現農民的揚善懲惡、安居樂業、傳頌英雄、鞭撻惡人的樸素願望。可是,由于社會變遷,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不少當地年青人已不知飄色為何物,這一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産面臨着失傳。八十年代初信宜飄色得以拯救恢複。

  信宜飄色藝術它原取材于神話故事和古典傳統戲劇的某些代表性情節場景,如“唐僧取經”、“桃園結義”、“貂蟬拜月”等,後來逐步滲入舞蹈、雜技造型,淩空漂浮,如“嫦娥奔月”、“哪吒鬧海”、“大鬧天宮”等,使内容和形式日益豐富多彩。飄色造型逼真,撲朔迷離,讓觀衆歎為觀止,深受民衆喜愛。每年春節至元宵前後或喜慶節日,在粵西一帶巡回表演,長盛不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