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怕死的心理,即死亡恐懼症影響着全世界數百萬人。一些人會因為怕死而倍感焦慮,飽受困擾。死亡恐懼症是對死亡本身或自己終有一死的恐懼,而“屍體恐懼症”則是對死人或其它死亡事物的恐懼。不過,這兩種恐懼症都和與死亡有關的種種未知恐懼相關,即“恐外症”。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就是對人類無法解釋之事感到害怕。 對于徘徊在死亡邊緣的人們更是如此,死亡迫近産生的種種不确定性成倍增加。為了更從容地應對死亡,首先你需要了解死亡恐懼症,然後慢慢克服它。
1、了解死亡恐懼
記錄你每次想到死亡的情況。應對死亡恐懼,首先要清楚這種恐懼是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影響程度多大。我們往往無法立刻意識到激發恐懼和焦慮的環境因素或原因,所以記下當時的情況,才能更好應對。
先問問自己:“當我感到害怕或焦慮時,周圍發生了什麼事?”出于種種原因,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從基礎做起,回想過去幾天,盡可能寫下死亡想法出現時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當時你在做什麼。
對死亡恐懼的現象十分普遍。縱觀曆史,人類一直關注,甚至專注于探索死亡與臨終的奧秘。引起死亡恐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齡、宗教信仰、焦慮度和得失心理等。比方說,人處于過渡期時往往會更擔憂死亡,這些階段包括4至6歲、10至12歲、17至24歲以及35至55歲。長期以來,學者們緻力于探讨死亡這件事。根據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觀點,人們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為死亡“從外界而來,又将我們變回外界”。因此,死亡也向我們展示能想象到的(或在某種意義上,難以想象的)未知世界的根本。正如薩特所言,死亡能将我們的肉身變回最初呈現的非人類狀态。
誠實面對自己。老老實實、坦坦蕩蕩地直面死亡的宿命,不然對死亡的恐懼會一直困擾你。讓有限的生命綻放光輝,生命才更有價值。你清楚自己終有一死,但不必生活在恐懼之中。當你能誠實面對自己,直面死亡時,對死亡的恐懼就會慢慢消散了。
2、放下無法掌控的事情
專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死亡令人十分害怕,主要是因為它揭露了生命的有限性,以及死亡引起的種種設想。與其費心于無法掌控的未來,不如多專注現階段可控的事情。
比方說,如果你擔心自己會犯心髒病死去。對于心髒病來說,有不少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家族疾病史、種族和民族、年齡等。糾結于這些事情會讓你更加焦慮,相比之下,較好的做法是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戒煙、定期鍛煉和注意飲食。事實上,比起那些不可控的緻病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更容易引發心髒病。
規劃人生。當我們費盡心思想要掌控生活時,常會因為意料之外的事情而倍感失望、沮喪和焦慮。學會放松,不要對生活把控得太死。當然,你依然可以制定計劃來引導人生,但要給意料之外的事情留點餘地。
你可以用河流類比人生。有時,河岸會出現變化,河道彎曲,而河流便随之加速或減速。河水仍在奔湧,但你得引導它流向既定的方向。
摒棄無用的想法。當你試圖預測或想象未來時,不禁要問,“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怎麼辦?”這就是小題大做,杞人憂天了。 杞人憂天隻會讓你産生負面情緒,别無他用。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會影響由此産生的情緒。例如,如果你擔心上班遲到,可能會告訴自己,“如果我遲到,就會被老闆罵,還可能丢了飯碗。”如果你想掌控結果,那這類杞人憂天似的想法會讓你焦慮不已。
不要杞人憂天,多往積極方面想想。推導自己的想法,可以告訴自己,“我遲到的話,老闆肯定會生氣,但我可以向他解釋交通太擁堵了,也可以提議用加班來彌補遲到的時間。”
留出專門的擔憂時段。每天同一時候留出五分鐘,思考自己擔心的事情。最好不要在睡前進行,誰也不想帶着煩惱入夢。如果在其它時間産生擔憂的想法,先留着,到擔憂時段再想。
反駁自己的焦慮。如果你對死亡感到焦慮,那問問自己特定情況下死亡的幾率。比方說,可以調查飛機失事的死亡數據,就會發現自己太過杞人憂天,真實情況往往沒那麼吓人。
嘗試從未做過的事情。我們會害怕未知或無法理解的事情,因而常常拒絕嘗試新鮮事物,或進入新的環境。為了減少這種克制,不妨選擇一個從未想過的活動,下定決心嘗試一番。先在網上研究研究這個活動,和參加過的人聊聊,這樣你會越來越适應這一想法,然後看看自己能否勇敢嘗試一兩次再做長久打算。
這種體驗新生活和新活動的方法,可以讓人更專注于生活中的喜悅,而不是擔心死亡和臨終之事。
參與新活動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特别是在自己能夠掌控和無法控制的事情上。
思考為何生死都是同一循環的組成部分。要認識到自己的生死和其他生物的生死一樣,都是同一個循環,即生命周期的組成部分。生死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其實生死總是同時出現。例如,我們身體中的細胞在生命周期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不斷地死亡和再生,所以人類才能更好地适應環境,不斷成長。
設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生态系統。作為肥沃的生态系統,身體養育了無數的生物,死後尤為如此。人活着的時候,消化系統裡存在着數百萬微生物,它們幫助人體維系健康,增強免疫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助于認知。
要明白身體發揮的作用。從宏觀角度上看,生命以獨特的方式和諧共處,形成靠身體機能和行為舉動維系的社會和社區。
人體和其他生命體一樣,有着類似的生命機制和物質。知道這一點,你會更能理解地球離了誰都能照樣轉動的道理。
真正的享受生活,最好不要花太多時間來擔心死亡和臨終之事,相反,要盡可能做到天天開心。不要糾結于瑣事,去外面轉轉,和朋友們一起玩,參加新運動。隻要能讓你不再想死亡的事情,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讓自己多關注當下,想想如何生活。
許多怕死的人每天都會思索死亡之事,這意味着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想去完成。坦然面對恐懼,問問自己:“今天會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既然今天你還活着,那就努力生活吧。
與親人共度時光。讓身邊都圍繞着能令自己快樂的人,當然也要努力讓他人快樂。和他人共度的時光很美好,令人眷戀。
例如,如果你曾與孫輩擁有過美好的回憶,那麼孩子們在你去世後會繼續懷念你,那番美好記憶是永生的。
寫感恩日記。感恩日記用來确認并記錄你所感激的事情,這将幫助你多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想想生命中的美好,多加珍惜。
隔幾天就花些時間寫下令你感激的時刻或事情。認真書寫,細細品味,享受喜悅。
好好照顧自己。不要讓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也不要冒着死亡的風險魯莽行事。避免不良行為,如抽煙喝酒、吸毒或邊開車邊玩手機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死亡的風險。
小提示死亡恐懼有時也可能是抑郁症或焦慮所緻,這樣的話就應該在專業醫生的幫助下進行治療。
可以多咨詢幾位醫生,不要害怕嘗試。你得找到最能幫助你的那位,一起解決恐懼問題。
要始終相信你能戰勝恐懼。
想想生活的美好,這會幫你忘掉恐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