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o。部首:鳥。筆畫:10。筆順:豎、橫折、橫、橫、豎折折鈎、撇、橫折鈎、點、豎折折鈎、橫。鸮是形聲字,繁體寫作“鴞”,從鳥号聲,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總稱,亦稱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鳥等。因聲音凄厲,古人也以貓頭鷹為惡鳥,《毛傳》,“鸮,惡聲鳥也”。
組詞:欽鸮、鸮子、鸱鸮、鸮王、狍鸮、泮鸮、鸮音、枭鸮、鸮響、鸮鳴、鸮張、鸮炙、鸮鳥生翼、鸮心鹂舌、鸮啼鬼嘯、見彈求鸮。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于嬌切,音猇。《說文》鴞鸱,鸋鴂也。《爾雅·釋鳥》鸱鴞,鸋鴂。《郭注》鸱類。《孔疏》陸玑雲:鸱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鸠,綠色。《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
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
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