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臉譜:“藍臉的窦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這句台詞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那你知道窦爾敦又是怎樣的人物呢?為什麼能在關二爺的前面唱呢?有怎樣的精彩故事?本期戲曲大全為你揭秘窦爾敦的故事。
窦爾敦(1683~1717),河北省獻縣人,原名窦開山,乳名二東。他上有長兄,排行第二,長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貧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下的将領。為清代俠義公案小說《施公案全傳》和《彭公案》、京劇《盜禦馬》和《連環套》中的豪俠。最後被清政府處死。
關于窦爾敦這個人物,在清代正史中兩大基本史書《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都沒有記載,隻是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明清史料》及《古城瑷珲》和《獻縣志》等地方志中有文字涉及。
《坐寨》這一大段西皮原闆,窦爾墩回首往事,他說——“也是某心大意未曾提防”。黃三太不講信用,明明說好窦爾敦雙鈎戰他金刀,卻因不敵,下黑手,用甩頭傷了窦爾敦的肩膀,故引出窦爾敦盜馬複仇這段故事。“大丈夫仇不報枉在世上,豈不被天下人恥笑一場?飲罷了杯中酒換衣前往。”可他萬萬沒想到,黃三太走運,早就命歸西天,自然死亡了,可又引出他兒子黃天霸的一段故事。沒想到這黃天霸比他老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又用陰招,或者你說是高招也行,反正不是光明正大的比武,赢了窦爾敦。(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黃天霸找人偷了窦爾敦雙鈎,留下自己的單刀,表示我沒偷偷趁半夜殺你,窦爾敦覺得自己的武器和命都差點丢了,大方的承認輸了)
文獻《古城瑷珲》
據愛輝縣保存下來的清朝史志《古城瑷珲》記載,窦爾敦(1626—1687)原名窦二東,後清政府貶稱窦爾敦。明朝天啟年間,窦爾敦生于河北省獻縣窦三香疃,逝世于康熙26年(1687年),時年62歲。其祖父、父親都曾參加過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父親窦自忠曾帶過13萬兵馬,任督軍。窦爾敦的母親因窦爾敦造反抗清而被捕入獄,絕食撞牆而死。妻子齊金鳳在清軍攻打連環套時戰亡。窦爾敦有兩子,長子窦飛虎,次子窦飛豹。次子後随窦爾敦流放到黑龍江,是今黑河市愛輝縣窦集屯的窦氏第一代傳人。
窦爾敦性格剛烈、豪爽,武功十分出衆。康熙年間,他在河北省連環套一帶樹旗起義,為反抗清政府拉起了隊伍,綽号“鐵羅漢窦爾敦”。
康熙21年(1682年),康熙決定在山海關外大淩河建一個牧場,飼養大批馬匹,專供皇帝和皇家選用。于是,大片民田被強占,激起了當地農民的無比憤怒。此事被威震四方的綠林好漢窦爾敦知道後,他率弟兄們劫了朝廷的十幾匹好馬。同年又在一個叫商家林的地方劫了皇綱,并把東西分給貧苦百姓。窦爾敦成了清政府當時有名的“大盜”,康熙帝親自下旨“限期捉拿窦爾敦歸案”,并兩次派兵攻打連環套,損兵折将,沒能抓獲窦爾敦。後來,朝廷聞知窦爾敦是個孝子,派人将窦爾敦的母親和嫂子拿到,施以酷刑。得知此消息的窦爾敦萬分悲痛,為了不牽連老母,他毅然到官府投案自首,被刑部判了死刑。
康熙23年(1684年),康熙帝召見黑龍江将軍薩布素,安排收複被沙俄占領的雅克薩城一事。這位将軍為鞏固邊疆,收複雅克薩,廣招人才。他對窦爾敦剛直不阿的品德和過人的武功,早就敬佩不已。當得知窦爾敦被判死刑後,便在京城幾經奔走,才使刑部免去窦爾敦的死罪,改判流放黑龍江。
窦爾敦被流放到歸愛輝布丁屯(江東64屯之一,俄國境内),薩将軍選出一批年輕人,讓窦爾敦教他們殺敵格鬥本領,為取得戰争勝利做好準備。康熙24年(1685年)中俄雅克薩戰争打響,中國軍隊包圍了雅克薩城。薩将軍派窦爾敦到城中送勸降書,要求俄軍投降并撤出雅克薩及占領的地區。窦爾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敵軍拒不投降,在清軍的猛攻下,俄軍大敗,第一次雅克薩戰争取得了勝利。
俄軍不甘心失敗,在清軍撤回愛輝後,他們又重新占領了雅克薩,重修被燒毀的城牆,并建起一座塔樓,樓上豎起一丈旗杆,旗杆上設有樓橹。翌年(1686年)第二次反擊戰開打,敵将登樓用旗指揮,戰鬥進行到第五天,城仍未能攻下。為使俄軍失去指揮,窦爾敦混入城内将支撐樓橹的旗杆砍斷。在敵陣中他隻身與俄軍奮戰,殺死許多俄兵,第二次雅克薩戰争,中方又取得了勝利,為《尼布楚條約》劃定中國疆界,奠定了基礎。
窦爾敦在此次戰争中負了傷,于1687年逝于愛輝鎮附近的火石山(今窦集屯)。為緬懷這位民族英雄,薩布素将軍在窦集屯為窦爾敦建造了祠堂,後人稱為“窦爾敦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