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的《蜘蛛俠》開始,蜘蛛俠的真人電影就有着一條鐵律——反派角色犯罪作惡都有着某種迫不得已的原因。
他們都具有人性化的一面,有的人是慈愛有加的父親,有的人是才華橫溢的科學家,有的人是默默耕耘的小人物。隻是命運的不公把他們推到了懸崖邊上,把他們内心的陰暗面逼了出來。
在黑暗之中,在所難免的,人會迷失方向。
作為蜘蛛俠漫畫中最早的頭号死敵之一,“綠魔”諾曼·奧斯本很自然地被選為第一部蜘蛛俠真人電影的大反派。
威廉·達福有着一股奸雄的氣質,他演出了諾曼·奧斯本非凡的野心。他想要做出偉大的科研成就,把自己一手創建的奧氏集團捧上天。
然而在成功的道路上,波折總是不斷。
先是美國軍方施壓,後是公司董事會背叛,諾曼·奧斯本進退兩難。眼看着畢生的心血付之東流,誰也咽不下這口氣,更何況是一個擁有雄心壯志的人。
在力量增強劑的影響下,他開始采取暴力手段,化身綠魔,給紐約市帶來噩夢和災難。因為他的存在,蜘蛛俠的英雄形象變得更為高大。
不過在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傷害到身邊的人之後,奧斯本的人性開始掙紮。他仍然留有善良的一面,隻是私欲是無窮無盡的,當擁有可以無法無天的力量之時,他已經不再隻是一個科學家了,他要成為統治者。
精神分裂以及遊說小蜘蛛合作的戲份,給他增加了一定的角色魅力。他讓稚嫩的小蜘蛛一度猶豫,特别是新聞輿論正如他所說一樣之時。好在,叔叔本·帕克的教誨讓彼得·帕克始終能堅定信念。
蜘蛛俠站在了綠魔的對立面,同樣擁有可以無法無天的力量,不過他卻選擇當一個無名英雄。他的信念和綠魔産生了沖突,所謂邪不勝正,被心魔腐蝕的綠魔最終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就在一切形将崩潰的時刻,諾曼·奧斯本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兒子,他不希望兒子有心理負擔。
心魔腐蝕了他的人格,卻沒有辦法腐蝕他的父愛。
來到續集《蜘蛛俠2》,反派章魚博士和奧斯本一樣是個科學狂人,他也想要研發具有革命性的科技。
挑戰高難度的目标,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顯然章魚博士并沒有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機械臂人工智能的影響,他在不知不覺之中開始誤入歧途。
他不能接受失敗的現實,人工智能利用這一點,腐蝕了他的心智。機械臂設計目的應該是就是完成核聚變實驗,人工智能會不顧一切地完成任務,完全不顧後果。
正好章魚博士也是一個有着同樣目标的人,他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這股執念使得他一路前行,即便方向走錯了也不知道,或者說不承認。
蜘蛛俠也是一個有夢想的人,隻不過他的夢想不是什麼大事業,隻是希望能過上簡簡單單的生活,能和MJ一起,那就再好不過了。
沒想到上天賦予了他巨大的能力和責任,他需要做出選擇,要麼對身邊的犯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明自己有能力解決,卻袖手旁觀;要麼就犧牲自己的利益,放棄正常人的生活,去當一個救世英雄。
在本·帕克被殺事件的影響下,彼得·帕克領悟了一個道理。
“有時,為了正義,我們不得不妥協,放棄我們想要的東西。甚至,是我們的夢想。”
最後章魚博士舍生取義,與其說是人性的覺醒,不如說是他聽懂了彼得的話。
人之所以走火入魔,并不是人心有多壞,這是因為放不下執念而已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的不是屠刀,而是執念。
2012年《超凡蜘蛛俠》裡的康納斯教授大同小異。他的初衷是好的,想要造福全人類,但是現實卻很骨感,他的研發進度遠不如預期。
于是和綠魔一樣,他不得不自己來做人體實驗,以證明自己是正确的。不同于綠魔和章魚博士,康納斯教授的黑化并沒有受到“外力”的幹擾,沒有能量增強劑和機械臂人工智能的影響,他的惡念就這樣釋放。
主要的原因應當是,他無法接受自己變成了怪物。
結合許多“報複社會”的惡性社會事件,一些人也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或者自己成了“異類”,恨不得他人的好,就想拖别人下水,要死一起死。
他們這種扭曲的心理和康納斯教授如出一轍。前途盡毀的康納斯變成蜥蜴教授之後,就想要把所有人都變成和自己一樣,直到計劃破滅,才迷途知返。
《超凡蜘蛛俠》為了給續集中的彼得·帕克增加和女友在一起的心理掙紮,放棄了解釋蜥蜴教授突然轉變的原因,轉而聚焦警長的告誡,這使得蜥蜴教授相比老版三部曲的反派弱了不少。
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位反派角色,反思人性中的堕落面。這樣的超級英雄故事,也才更具有觀看價值。
《蜘蛛俠3》,沙人和毒液則代表着小人物的對現實窘境的宣洩。
他們沒有像章魚博士、蜥蜴教授那樣的才幹,也沒有像諾曼·奧斯本那樣的财力,他們和彼得·帕克一樣,都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就已經是成功的人生。
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哪怕是這樣小小的願望,也不能讓所有的人都實現。
沙人原本是一位父親,因為生活所迫,無法照顧妻子和孩子,走上了一條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他生存的主要源動力,在遭受意外事故之後,看着孩子的照片,他艱難地重新站了起來,哪怕自己變成怪物,也無所謂了。親情是絕大部分人都擁有的,所以大部分觀衆都能對沙人的悲慘處境感同身受。
托弗·戈瑞斯版的艾迪·布洛克則被設計成一個心胸狹窄,心智嚴重不成熟的社會小青年。
當這種人生活事業上遇到不順,就很容易怨天尤人,産生報複心理。在被彼得·帕克“教育”之後,艾迪·布洛克成了一個loser,劇情需要之下,毒液賜予了他異能,給予了一個瘋狂宣洩的機會。
蜘蛛俠曾經羞辱了他,他就要羞辱回去。于是他聯合沙人,一起展開了報複行動。
就連正義感爆棚的彼得·帕克也被毒液弄得差點失去自我,少不經事的艾迪·布洛克更加難以抗拒那種擁有力量的“爽感”。
上帝要讓你滅亡,必先讓你瘋狂。毒液悲劇告訴了觀衆,可以使人任意妄為的權力和力量,終究會導緻嚴重的後果,輕則毀掉一個人的自我,重則毀掉一個人的全部。
《超凡蜘蛛俠2》更是塑造了一個“小人物逆襲”的反派電光人。
編劇的目的很明确,一開始就孤立這個可憐的角色,他兢兢業業,卻一直不受重視。他視蜘蛛俠為偶像,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這個超級英雄一樣,受到萬人景仰。而長期孤獨的生活,可能早已經給他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疾病。
電鳗的意外事件無限放大了他的心理疾病,他的内心極不穩定。長期受到社會排擠,潛意識其實已經形成了對外界的怨恨,他一直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加上蜘蛛俠造就的信仰,這股怨恨才被包裹住。
一旦外界再對他進行排擠唾棄,那就像一根針刺進氣球一樣,會爆的。試想如果在紐約時代廣場警察能不把他視為怪物,吃瓜群衆能不瞎哔哔,多一點關愛和包容,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很多時候,就像這個電光人一樣,滋生“反派角色”的不是壞人自身的堕落什麼的,而是社會的惡意。
還有另外一個最後出場的反派小綠魔也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反派角色。
和老版《蜘蛛俠》三部曲不同,這一版的哈利·奧斯本年少缺少父親的關愛。好不容易回國,父親就告訴他一個壞消息,孩子,你有不治之症啊,這是我們家族的詛咒啊,所以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然你也會死啊!
這樣一個晴天霹靂的負擔一下壓在一個小毛孩的身上,直接就垮了。可憐的哈利·奧斯本哪還管什麼事業,他隻管怎麼保命。
于是在最為本能的求生欲望徹底侵蝕之下,他變成了一隻野獸,失去了人類的道德觀念,不擇手段,隻為了能生存下去。
多數時候在反派設定都過于簡單的漫威影業,在和索尼達成版權協議,終于有機會親手打造自家的小蜘蛛之時,也沒有忘記,人性化的反派是“蜘蛛俠”一個重要的魅力所在。
然後《蜘蛛俠:英雄歸來》,邁克爾·基頓飾演的秃鹫被設定成了像綠魔、沙人那樣的父親,而不是一個生下來就是為了搶劫的罪犯。
他原本的飯碗被毫無理由地搶走,本來躊躇滿志的生意慘遭血虧。如果自己經營不好另當别論,可是這樣莫名其妙地就失去了一切,是正常人都會有情緒。
真的不甘心。
你不仁,我不義,反正全副身家都沒了,秃鹫也就豁了出去,走上了走私犯罪的道路。他這樣做為了平複内心的不甘,更為了他背後的美滿家庭。
隻是他沒有考慮到,在他踏上犯罪道路的時候,他的家庭就已經被擺在了賭桌上,搖搖欲墜。
按前面6部真人電影的尿性,當看到《蜘蛛俠:英雄遠征》的反派是一上來就要毀滅地球的“元素衆”的時候,蜘蛛俠的粉絲就應該知道有“鬼”了。
果然造成“元素衆”災難的始作俑者,是像章魚博士、蜥蜴教授那樣的一群天才科學家,他們有着各種各樣革命性的發明,卻像電光人麥克斯一樣被世人無情忽視。
在那個MCU世界,人們隻敬仰那些飛天遁地的超級英雄,他們的貢獻?相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很大可能是出于出于虛榮心,出于利益,出于妒忌,妒忌超級英雄的風光,他們決定用自己的才華,“制造”出一個超級英雄。因為隻有“超級英雄”的身份,才能給他們帶來應有的榮光。
縱觀以上9個已經在大銀幕中亮相的蜘蛛俠反派,他們都有着不幸的遭遇,隻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大都臣服于私欲,為了自己的目标利益,罔顧他人的感受,甚至是生命安全,這是不可取的。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為了滿足欲望而犯罪,就算沒有“蜘蛛俠”這樣的正義使者出手,也終究會走上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世界很難做到徹底的公平。因為一些阻礙就鬧着要報複社會,毀滅世界,其實報複的不是社會,毀滅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最後,給出“個人向”的9位蜘蛛俠反派排名:
①《蜘蛛俠2》章魚博士②《英雄歸來》秃鹫③《蜘蛛俠3》沙人④《蜘蛛俠》綠魔⑤《超凡蜘蛛俠2》小綠魔⑥《英雄遠征》神秘客⑦《超凡蜘蛛俠2》電光人⑧《超凡蜘蛛俠》蜥蜴教授⑨《蜘蛛俠3》毒液歡迎留言評價你心中的蜘蛛俠反派排名。
如果因為害怕失去就不能在一起,那還有什麼意義?——《超凡蜘蛛俠》,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