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好想擁抱你,擁抱錯過的勇氣……
人生本就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錯過,相遇是緣分,錯過亦是緣分,隻不過一個緣深,一個緣淺罷了。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詩詞裡的錯過令人心碎。
1.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一句出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崔護是唐朝德宗年間的進士,曾任為禦史大夫、廣南節度使,比起唐朝大多數詩人來說,他算是官運亨通。
不過他留下的詩歌并不多,隻有六首,若非這首《題都城南莊》,也許後人根本不會注意到這個權傾一方的節度使。
而這首詩之所以能夠千年傳唱不衰,主要還是因為詩歌背後的浪漫故事。
傳聞崔護在去郊外春遊時邂逅了一個名為绛娘的女子,他對這姑娘一見鐘情,奈何功名未就,他無法給姑娘任何承諾。
所以即使兩人心中彼此有意,卻仍然分離了。
在第二年的清明節,再次來到了城郊的莊園。
可是這次他在門口徘徊了許久,卻始終不見姑娘的身影,隻有灼灼的桃花依稀似去年,在風中搖曳着。
悲痛至極的崔護便寫下了這首《題都城南莊》。
然而故事到此,還沒結束。
绛娘回來之後,看到門上題詩,知道原來她思念了一整年的心上人居然來過,又離開了。
這場錯過令绛娘肝腸寸斷,不食不語,沒幾日便香消玉殒了。
過了幾天,心有不甘的崔護再次來城南尋訪姑娘,卻發現姑娘竟去世了。
崔護抱着绛娘的屍身,大哭“某在斯,某在斯”。
神奇的是在他的呼喊下,姑娘竟悠悠地醒轉過來。
兩人最後喜結連理,相守一生。
從相遇到錯過,從死别到相守,這場愛情雖然波折萬分,但最終還是大團圓結局。
人們喜歡這首詩,更喜歡詩中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這世間又有多少人像崔護這般幸運呢?
多少人,轉身便是天涯;多少情,錯過便是永遠。
2.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這一句出自唐代銅官窯瓷器的題詩。
這原本是一組詩,一共有21首,全都是四句的五言詩。
有人說這些詩是來自民間,也有人說是陶工自創的,衆說紛纭,無從考證。
而這首“君生我未生”是其中最為出名的,後人總覺得這首詩意猶未盡,所以衍生出了很多加長版的二次創作。
每每讀這首詩,總有無限的感慨,雖然我們都說真正的無關年齡,但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真的沖破年齡的限制呢?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首詞,“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這是蘇轼的《蔔算子》,這首詞的背後就是一段“君生我未生”的虐戀。
傳聞惠州有個名為溫超超的女子,對蘇轼十分仰慕。
在蘇轼被貶到惠州之時,每晚徘徊在蘇轼的院牆外。
蘇轼知道後,甚為感動,但是他已是花甲之年,而溫超超正當妙齡,蘇轼不願耽誤這樣一個正值妙齡的少女,便欲将一位王姓公子介紹給她。
而溫超超卻是個倔強癡情的,既認定了蘇轼便不願接受他人。
後來蘇轼被貶到了海南島,溫超超自其離開後便茶飯不思,郁結于心,沒多久便香消玉殒了。
溫超超臨死前,囑咐母親将她的墳墓葬在城南沙丘。
她至死都忘不掉蘇轼,即使化作孤魂,也想親眼看到蘇轼歸來。
蘇轼渡海而歸,聽聞此事後,感慨萬千,便寫下了一首《蔔算子》。
蘇轼和溫超超的錯過,就是典型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倘若蘇轼在年輕時遇見溫超超,也許兩人還能成為眷屬。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尋花,夜夜栖芳草。
3.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怅怨芳時
這一句出自杜牧的《歎花》。
這首《歎花》表面寫花,實際是在怅惘那段錯過的愛情。
杜牧早年在遊湖州時,偶然間認識一個十歲的女童,雖未長開,但是觀其面容,可以預見日後的美貌。
杜牧便和女孩的母親約定,十年後前來迎娶。
可是後來不知什麼緣故,一直到了十四年後杜牧才再次來到湖州。
十年之期已過,女孩已經嫁做人婦,連孩子都生了兩個。
杜牧無法責怪老婦人不遵守約定,因為是他自己誤了期限。
無奈怅惘之下,便寫了這首《歎花》,也叫《怅詩》。
整首詩以花喻人,隻有28字,卻淋漓盡緻地表現出了詩人深切的怅惘無奈之情。
後來金代有個叫王寂的詞人根據這段故事還寫了一首《采桑子》,“年塵土湖州夢,依舊相逢。眼約心同,空有靈犀一點通。尋春自恨來何暮,春事成空。懊惱東風,綠盡疏陰落盡紅。”
杜牧無疑是個處處留情的風流詩人,“十年一覺揚州夢,赢得青樓薄幸名”算是他的半生寫照。
許多人都說即使他當年依約迎娶了那個女孩,兩人也不見得就能相守一生。
正因為錯過,所以女孩反而成了他心頭的白月光。
這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有因果,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許多人,也會錯過許多人。
來來往往,分分合合,相遇又錯過,我們要明白這世間,有一種情感叫“情深緣淺”。
有些人遇見了,便足夠歡喜一生,愛過,恨過,錯過,等過,至于結局并不重要。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