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寫一些資料的時候,我們常說把自己的姓稱作姓氏,不過在先秦時期,姓和氏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以混為一談,那麼本期民族文化,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同氏不同姓是什麼意思吧。
氏的意思
氏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會,子女随母姓,後來随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随父親。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幹支而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号作為标志,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号,而氏則是從姓中衍生出來的分支。
姓的意思
在上古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為了把各個氏族區分開來,"姓"即應運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說文》),姓字從女從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緣關系,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也是母系氏族社會同一血緣關系人群的标記。這一時期,實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因而姓還起着"别婚姻"的作用。我國最早從女而成的原姓十幾個,如姚、姜、姬、姒等。
同氏不同姓是什麼意思
氏的種類衆多,有些人以自己的國家名字為氏,也有些人以自己的職業為氏,還有人以祖先的谥号為氏,當然,還有人以自己祖先的職位為氏,如司馬、司徒、太史等,所以同一個氏并不一定會有血緣關系,但同一個姓的話,則必然有血緣關系,所以同姓才不能結婚。不過随着時代的變遷,姓原本的含義已經改變,所以在當今社會,隻要沒有血源關系,即使同姓也是可以結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