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但是親政以來,大權實際上并沒有掌握在康熙手掌,而在鳌拜手上。康熙智擒鳌拜,最終鳌拜并沒有都過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本期你的民族故事帶你看看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
當時的康熙年幼,朝政大事都是四位輔政大臣處理,而鳌拜是其中最為跋扈的,他爸自己的兒子和親信都安排在内大臣、大學士、六部上書等重要位置上。而且對于一些重要的國家大事,鳌拜都是在家裡做好決定後,再拿到朝堂上宣布,完全無視皇帝的存在。而且隻要有跟自己意見不和的大臣,鳌拜都會想方設法除掉。
康熙皇帝從小讀四書五經,深受皇權思想熏陶,再加上随着年齡的增長,也漸漸懂事了,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鳌拜一旦決定的事,要是皇帝不同意,他就在終日在朝廷上吵鬧,非逼得康熙皇帝點頭同事不可。如此傲慢無禮的鳌拜不斷地拉攏自己的勢力,肆無忌憚。
有一次,康熙皇帝想指定一個人當戶部尚書,可是鳌拜卻想讓自己的一個親信當,隻是對皇帝親自指定的人不好意思駁回,于是,他就下令讓這兩個同事擔任戶部尚書,可見,他的權力已經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而這是封建社會中皇權思想所不允許的。隻是由于康熙一直未親政,朝廷大權都落在鳌拜手裡。
在首席輔政大臣索尼死後,蘇克哈薩因為和鳌拜有矛盾,被鳌拜誣陷為謀反篡逆,置于死地,遏必隆為了自保,處處附和鳌拜,聽從他的支配。尤其是當康熙14歲宣布親政後,鳌拜非但沒有絲毫的歸還政權的意思,還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朝廷的實際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不甘心這樣長期受鳌拜的壓制,雖然極想制服鳌拜,但是康熙也清楚的看到了鳌拜長期掌握朝廷大全,樹大根深,很難對付,而且稍有不慎,走漏風聲就會打草驚蛇,反被鳌拜制服。
康熙為了制服鳌拜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辦法,他按當時清朝的規矩,選了一批滿族權貴的子弟,表面上是供自己消遣和玩耍的夥伴,因為這些權貴子弟都跟皇帝差不多大,但都體格健壯,腰腿靈活。
于是,康熙每天都跟這群少年做相撲遊戲,練習摔跤,鳌拜進宮辦事,康熙也毫不在意,照樣玩的熱熱鬧鬧的,鳌拜見了,很是好笑,心裡想這終究是一群孩子,隻知道嬉戲打鬧。從此更不把康熙皇帝放眼裡了。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鳌拜故意假稱自己有病不去上朝,還到處去說自己年事已高,為朝廷出力大半輩子,皇帝應該親自到家裡來探望。康熙聽到這話,果然親自去了鳌拜家裡。
剛走到鳌拜的卧室,就看到鳌拜手按床沿,十分緊張得樣子,禦前侍衛見狀快步走上前,掀起床席子一看,原來下面藏着一把利刃,此時康熙竟然大笑一聲,而侍衛們則橫眉怒對,鳌拜更是緊張了,可是卻隻聽到皇上說“刀不離身,這是咱們滿族的就習慣嘛,不足為奇啊!”說完就仔細問了問鳌拜的病情,囑咐他多休息,然後就起身回宮了,鳌拜這才松了一口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