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以下簡稱“育新”)初中部教師張娜,是一個标準的80後,在教育教學的路上風風雨雨走過了十五個年頭,一路上她始終視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教研水平, 獲得市級、區級的多項榮譽稱号,所帶的班級也獲得北京市優秀班集體等多個獎項。
一路走來,學習是她的不竭動力,實踐是她的一貫作風,她堅持傳授學生有利于其終身發展的思維能力,如今也漸漸摸索出 屬于自己的思維型語文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啟思維、名著閱讀促思維、課後作業練思維。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張娜
本文共4399字,仔細閱讀需11分鐘
成為一名教師是張娜從讀書時代就種下的念頭。在她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兩位十分優秀的教師:小學語文率老師和初中班主任闫老師,她們是張娜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為了成為她們那樣的人,幫助和影響更多的學生,她選擇了師範專業并成為了一名教師。“其實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傳承。”張娜說。
2014年,張娜進入育新的大家庭,育新這些年來一直追随着新課程改革方向,基于思維型教學理論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建構指向深度思維的“教學評”一體化體系。在學校的影響下,她開始耕耘于思維型語文課的建設。
語文課能培養學生什麼思維?
思維型教學的五大基本原理如何在語文課堂落地?
思維型教學的六大要素如何有效運用?
這些問題時常萦繞在張娜心頭。“思維型教學實踐需要教師突破原有的比較熟悉的教學模式、思路、流程,建構以思維培養為主線的新教學模式,所以困惑和困難是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存在的。”她說。
▲ 張娜與學生
在她看來,想要學“外形”是不難的,比如簡單地将思維型教學的五大原理融入課堂隻需要增加一些課堂流程,但是如何能夠學到精髓,讓學生真正從中學到思維,讓理論更加有效地去指導教學,是相對困難的。
為此,張娜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态,積極嘗試、不斷摸索。如今,她已經可以将思維型教學理論和自己的語文課做恰到好處的融合,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直到現在她也不敢松懈,仍然重視教學理論的學習,想要從源頭找到更多的教學靈感。
▲張娜與學生
聚焦課堂,激發興趣啟思維思維型教學有五大基本原理:動機激發、認知沖突、自主建構、自我監控、應用遷移。張娜認為,動機激發和認知沖突中這兩大原理為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理論依據。她将它總結為:設置真實情境、制造認知沖突,并設計了相關策略。
1、設置真實情境
教學的關鍵是思維,學習的關鍵是思考,思維産生于問題,問題産生于情境。因此,情境的設置是關乎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而情境是否真實則是關乎情境質量的關鍵,總而言之,越真實的情境越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張娜在課堂上
傳統的語文課并不具備強的操作性,因此學生較難參與到課堂當中,所以張娜往往會在課堂上設計對錯之辨、功過之論、因果之争等辯論。實踐證明,這樣做确實會大大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如:
《孔乙己》:設置孔乙己扶貧組,為孔乙己設計一條出路
《祝福》:祥林嫂死亡案件偵破組
《蘇武牧羊》:蘇武勸降團
“書香中國閱讀季”:讀書方法談
學習文藝理論,《千裡江山圖》:緻敬(書畫藝術)經典
此外,語文課上也可以用觀察和實驗的手段來創設情境:
觀察:冬天,可以組織學生觀察雪,小雪可以聯想到“撒鹽空中差可拟”,大雪可以聯想到“未若柳絮因風起”;春天,通過觀察花開聯想到“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等等。
實驗:演課本劇,如《孔乙己》中,可以讓學生模拟主人公是如何做“排出九枚大錢”這個動作的,是一把甩在桌子上,還是一枚一枚縷出來,二者代表主人公怎樣不同的心境。又如,讓學生模仿《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做“穿脫大衣”的動作等等。
▲ 張娜在課堂上
張娜認為:“教師應該對所教授的學科進行全面地統籌和設計,這樣才能設置出引學生入勝的課堂情境。”
2、制造認知沖突
認知沖突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原有認知結構與現實情境不相符時,在心理上所産生的矛盾或沖突。學生特别想知道答案卻又不知道,這時候便産生了認知沖突。
▲ 張娜的課堂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制造沖突點,激發學生興趣,張娜在這個過程中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桃花源記》:最後一段為什麼安排“未果,尋病終”這樣的結果?
《陳涉世家》:司馬遷為什麼把陳涉這樣一個為人傭耕的底層人放到給王侯将相作的列傳當中?
《儒林外史》:第一章中的人物“胖子”“瘦子”“胡子”,為什麼這三個人沒有姓名?
《變形記》:通常認為原型人物形象比扁形人物好,但奧楚蔑洛夫是典型的扁形人物,那麼究竟原型人物好還是扁形人物好?
閱讀名著,專題探究促思維現代詩人臧克家曾言:“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笃。”名著閱讀對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然而一些教師卻忽視了教學生如何讀名著,怎樣怎麼利用好每一本著作提升自己。
思維型教學的五大基本原理中強調學生要進行“自主建構”,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張娜将閱讀名著與思維型教學理論相結合,以專題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形式,一本書聚焦一個專題,在名著閱讀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張娜與學生
1、以專題探究推進整本書的閱讀
讀名著專題探究活動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
讀之前一般會上兩節導讀課,主要是帶着學生精讀第一頁、第一章,品味第一人。激發學生對整本書的興趣;
下發思辨性閱讀題,在學生自讀過程中進行提示或指導學生邊讀邊進行深度思考;
讀完後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難點和整本書的突出價值設計探究專題,然後各學習小組根據興趣自選專題,進行探究和彙報。
比如讀《昆蟲記》時,她設計了以下5個專題:
感受科學精神:跟法布爾學實驗;
感受科學家精神:了解法布爾其人,根據他的遭際解讀他的精神、品格等;
感受語言美麗:跟法布爾學描寫;
以蟲觀人:品味蟲性即人性;
經典推薦活動。
▲昆蟲記
在張娜的班級,從初一到初三,每學期至少有一本名著,是以這種專題探究的方式推進的。經過多次實踐,學生對專題探究的形式越發熟練,在這個過程中認真參與的學生思維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如彙報PPT更有條理、分析問題更嚴謹有邏輯。
寒暑假是讀名著非常好的時間,因為很多大部頭的巨作都需要學生利用一段相對集中的時間去消化,以保證閱讀的連貫性。當下受疫情影響,學生居家時間變長了,空餘時間也就增加了,這些時間也可以用于名著閱讀。
為了督促學生讀書,張娜采取了打卡和線上師生共讀等方式,當然這些都隻是外在的驅動方式。如何将外驅力轉化為内驅力,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她也進行了很多别出心裁的探索。
▲張娜學生完成的 《紅樓夢 》專題作業
比如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她設置了這樣一個思考題:
請以賈寶玉的身份發一條朋友圈,并且思考大觀園中的其他人會作何評論?
學生如果沒有仔細閱讀,認真揣摩每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是很難完成這項任務的,這個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與發散性思維,這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教學嘗試。
▲張娜學生完成的《紅樓夢》專題作業
2、在小組合作中進行自我監控
對學生來說,自我監控是指學生對學習積極主動地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小組活動一方面是學生之間交流觀念、完善和發展認知的過程;一方面是促進學生内在學習動機增長的過程。
▲小組合作
随着專題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是否用心準備小組作業,在每一次的小組彙報中是顯而易見的,慢慢的班級裡開始刮起了一股“内卷”之風,各個小組展示的成果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學生将熱情投入到名著閱讀上。
“初中三年,我不可能将所有的名著都帶着學生讀完,但是通過每學期一本,三年六本的方式,學生也逐漸掌握到了讀名著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覺得教會學生方法是最重要的。”張娜說道。
▲小組合作
升級作業,遷移應用練思維作為學校教學活動工作的重要一環,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延伸,也是教學反饋與監測的重要手段。在”雙減”背景下,各學科的校本作業都應該減量提質,從簡單的知識鞏固轉向重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
張娜積極參與到學校語文校本作業的設計中,将思維型教學融入到學生日常的作業中,探索指向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校本作業。
她強調,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思維上有獨特的優勢,這是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工具性體現在它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所以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知識不斷遷移應用的過程。
▲張娜與學生
為了讓作業達到學生可以在知識的遷移應用中提高思維能力的效果,她對語文校本作業進行了以下修訂與升級:
第一,原來的校本作業是單篇作業,一節課的教學内容對應一節的作業,各篇作業是獨立的、缺乏内在聯系;更叠後的校本作業是立足于單元設置的,注重單元間的聯系與邏輯。
第二,升級後的作業中注重真實情境的設置,注重作業與生活的聯系,努力的方向是讓作業成為學生課堂習得的遷移應用。
▲張娜學生完成的思維導圖
比如,在新聞單元中,原來的作業就是一節課對應一節課的作業,包括基礎知識字音字形字義等,以及從課内閱讀到課外閱讀的延伸。
升級後的“新聞單元”作業如下:
第一部分是關于整個單元所對應的新聞文體相關知識的梳理;
第二部分是梳理整個單元文章的結構,讓學生把文章放在單元結構中,去繪制整個大單元的思維導圖,從而明白每篇文章在整個單元中承載的作用;
第三個部分是訓練整個單元的基礎知識;
第四部分是基于這個單元的重點與難點設置幾道思考題,或者加入一些創意性的寫作或者實踐活動,比如新聞單元就會讓學生結合校園生活,完成設計采訪稿、進行新聞報道等通訊相關的寫作。
▲張娜的課堂
張娜認為,語文作業的設計要關注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多進行觀察和聯想。
她不僅僅希望學生是在語文課上學知識,更希望他們通過觀察與聯想将實際生活與語文相勾連,一方面通過閱讀增長見識、鍛煉思維,一方面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啟發創作的靈感,從而實現由讀到寫的進步。
▲張娜
從教多年,張娜深知學生發展的前提必須是教師的發展,而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必經途徑。所以她從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腳步,關于怎樣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張娜提到了兩點:榜樣和實踐。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張娜強調,教師進步的過程一定要借助榜樣的力量,向能力更強、水平更高的教師學習取經,借鑒他人好的教學方法;另外要敢于實踐,任何好的理念、想法,隻有落到實操層面才能發揮作用。
一路走來,學習是她的不竭動力,實踐是她的一貫作風。十五年的教學路,十五年的躬耕史。十五年來張娜不忘初心,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她堅持理論聯系實踐,在不斷的實踐中反思、修正、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 | 王亞婷
統籌 | 孫習涵
版權說明:本文為思維智彙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