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大爺怎麼講北京話

大爺怎麼講北京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5 14:04:57

北京人喜歡把親屬的稱謂用于非親屬,如大爺、大媽、大叔、大嬸、大哥、大嫂、大姐等,這樣稱呼既顯得親切,還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

大爺怎麼講北京話(北京話裡的大叔)1

資料圖 梁長義

上述這些稱呼,都是對自家親屬的稱謂,除了“大叔”“大嬸”這兩個,因為自家是沒有“大叔”“大嬸”的。“叔”是對自己父親的弟弟的稱謂,“嬸”是對叔叔妻子的稱謂。對父親的兄長,叫“大爺”(“二大爺”“三大爺”等),對他們的妻子,叫“大媽”(“二大媽”“三大媽”等),所以自家隻能有“二叔”“二嬸”“三叔”“三嬸”等。

那麼“大叔”“大嬸”是怎麼叫出來的?以大叔為例,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用于陌生人。比如向一位陌生人問路時,估計他比自己的父親年齡小,就稱呼他“大叔”。當然根據具體情況還可稱對方為“大爺”“大媽”“大哥”“大嫂”(估計對方已婚)“大姐”(估計對方未婚)等。在這裡,要用表示排行第一的“大”,這是為了體現對對方的尊重。

另一種情況是用于鄰居(特别同院的鄰居)、父親的同事、朋友等熟人。比如鄰居比自己的父親年齡小,又不知道他在家中的排行,就叫“大叔”。對父親的同事、朋友也這樣用。

既然是熟人,應該知道名姓,對他們使用親屬稱謂時,通常會加上姓;若是對父親的女同事,則稱“大姑”。如果知道對方在家中的排行,一般要加上,如“王二大爺”“高大媽”等。

伴随社會生活的演變,這種用親屬稱謂稱呼非親屬的現象已經有所淡化,也有所簡化。最先進入社會生活的是“叔叔”“阿姨”,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流行了。在北方的親屬稱謂裡,沒有用前綴“阿”的,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阿姨”是大量南方人遷入北京後帶過來的。

如今,年輕人對外人(陌生人、父輩的同事、朋友等)的稱謂似乎隻限于“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這幾個,這樣一來,出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且舉二端:

其一,對夫妻倆叫“叔叔”“阿姨”,從稱謂看,模糊了他們的夫妻關系。在街上聽人叫“張叔叔”“李阿姨”,不知内情的人,肯定鬧不清這二位是不是兩口子。再者,按理說,對“叔叔”的妻子應該叫“嬸兒”,稱他們“叔叔”“阿姨”就令人生奇:“叔叔”和“阿姨”怎麼成了一家人?不過對這種約定俗成的事情,不能太較真兒,但一細琢磨,也挺有趣。

從另一個角度說,這樣稱“張叔叔”“李阿姨”也有好處,那就是符合女子婚後不從夫姓的新習俗,有男女平等的意味。要是按老規矩叫“叔叔”“張嬸兒”,這“張嬸兒”在無形中就從了夫姓了。可能是為了解決這一矛盾,1949年以前新派的家庭,有女子婚後把夫姓加在自己姓名之前的做法,這種做法現在在港澳台、在海外華僑華人中還很普遍。這樣做的好處是女子婚後既保留了自己的姓名,又能看出其夫家的姓氏,很容易知道誰跟誰是一家子。

其二,是“叔叔”“阿姨”使用泛化引起的有趣現象。比如家裡的小時工、保姆等對男女主人多稱“叔叔”“阿姨”;同時,“阿姨”也成了小時工、保姆等職業的代稱。這樣一泛化,就出現了家裡的女主人和小時工、保姆之間互稱“阿姨”的有趣現象,如:

女主人說:“阿姨來啦?”

小時工說:“阿姨,我今天幹什麼活兒?”

這兩個“阿姨”到底指誰,要從上下文去推測了。

除了“叔叔”“阿姨”,職場裡年輕同事之間互稱“哥”“姐”“弟”“妹”時興起來,也是用親屬稱謂稱呼非親屬這種現象在淡化、簡化後的一種表現。

(原标題:非親屬的親屬稱謂)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魯健骥

流程編輯:L019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