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計時器有:日晷、刻漏、沙漏、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台、大明燈漏。
日晷又稱圭表,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标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闆。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
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
水運儀象台有一套比較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在樞輪的上方和圓周旁有“天衡”裝置──擒縱機構,這是計時機械世界史上繼一行之後的重大創造的繼續,它把樞輪的連續旋轉運動變為間歇旋轉運動。
水運渾天儀是一具依靠水力而使其運轉,能模仿天體運行的儀器,并可以測定時間。
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钲、四铙”的自動報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