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揚劇文化了解:揚劇的經典劇目

揚劇文化了解:揚劇的經典劇目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9 19:47:47

  揚劇随時地方小劇種,但在新中國成立後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各大優秀劇目名滿大江南北,有這多轟動全國戲曲界的優秀劇目。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揚劇文化中去了解關于揚劇的經典劇目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都的揚劇事業蓬勃發展,江都揚劇團排演數百出劇目,《香羅帶》、《玉晴蜓》、《喜娟》、《修匾記》等優秀劇目名滿大江南北。

  上海共有八個維揚劇團:勇敢、苦幹、華庭、聯合、革新、新生、改進、三發,1951年合并為五個,正式定名為揚劇團。

  之後,演員潘喜雲、金運貴、崔東升、高秀英、石玉蘭、華素琴等相繼返回江蘇、安徽,就地參與和發起組織蘇北揚劇團(後為江蘇省揚劇團)、揚州市揚劇團、安徽天長揚劇團等。

  1954年,上海的揚劇《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詩》等劇目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顧玉君、筱奎童、蔡元慶、丁曼華等分别獲演員一、二、三等獎。

  1958年,經過整風後的上海華聯、友誼、藝宣三個揚劇團,分别歸屬普陀、楊浦、閘北管轄,并擁有一批編導演職員,在挖掘整理傳統劇目中,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婦征西》、《珍珠塔》、《洪宣嬌》、《纣王與妲己》、《碧血揚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挂帥》、《秦香蓮》、《海公大紅袍》等劇目。

  揚劇的傳統劇目,據統計有四百多個,經整理、改編的傳統戲、新編曆史戲和現代戲有百餘個,其中,50年代的《百歲挂帥》被攝制成舞台藝術紀錄片,60年代的《奪印》(《恩仇記》)被幾十個兄弟劇種劇團移植上演。

  《鴻雁傳書》是揚劇著名演員高秀英以唱工擅長主演的單折戲,曾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另外,新編傳統戲《包公自責》演出後也頗得好評,為外省的劇種所移植。還有80年代的《皮九辣子》、90年代的《巡按還鄉》等也都是轟動全國戲曲界的優秀劇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