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佛學入門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佛門的法器了,但凡寺院内都有用于祈禱、供養、修行、法會等佛事的法器,高僧身上所佩戴的佛珠、錫杖、缽等都屬于法器,當然還有一些佛教的工藝品也不外乎為法器。那麼今天小編我要為大家帶來的是比丘十八物是什麼,不知道大家對他了解多少呢?
十八物指古代大乘比丘常随身攜帶的十八種物。蓋此十八物為大乘比丘所應護持,虧其一則犯輕垢罪。其中又有重中輕三品,即離三衣為舍堕,是重垢;離缽為突吉羅,是中垢;其餘為輕垢。此中,小乘比丘僅用六種,即三衣、缽、坐具、漉水囊,此六種通稱比丘六物。
十八物即:
1、楊枝:即齒木,為清除口内臭氣之用的木片。
2、澡豆:指由大豆、小豆、豌豆等磨成的粉末,沐浴、洗滌時所用。
3、三衣:指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三種衣。
4、瓶:指軍持,即水瓶,盛水供洗滌或飲水之用。
5、缽:又稱應量器,盛食物的用具。
6、坐具:坐卧時敷陳于地上或床上的布。
7、錫杖:頭部挂镮的杖,步行時,镮振動出聲,以警路上的蟲類,或行乞時喚起人家的注意。
8、香爐:炷香招請諸佛的器具。
9、漉水囊:又稱濾水羅、漉囊或漉袋,指用于濾過水中之蟲的布囊。
10、手巾:拭手的布,也包括拭面巾、拭身巾、拭腳巾等。
11、刀子:供截衣、剃發、截爪之用的刃物。
12、火燧:打火的器具。
13、鑷子:拔鼻毛或拔刺的用具。
14、繩床:繩制的床,便于安坐禅觀。
15、經:佛所說的經典。
16、律:即戒本。
17、佛像:為供養而随身攜之。
18、菩薩像:為供養而随身攜之。
【結束語】關于此十八種物的分合,有異說。智顗《菩薩戒義疏》卷下所出如前;勝莊《梵網經菩薩戒本述記》卷下(末),開三衣為三,合經與律、佛像與菩薩像各為一。義寂《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下(末),則除楊枝和澡豆,開三衣為三,以成十八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