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裡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标,因為距離适中,容易達到,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進步明顯,而且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當你能跑10公裡時,那麼過渡到半馬和全馬也不是難事。
對跑步老鳥來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一些跑步教練甚至會把十公裡的跑步成績,視為評判個人路跑能力的重要标準,用來判斷你的馬拉松潛力。
先跟大家科普一下,大家所熟知的10000米和十公裡有區别的。
10000米以米為單位,指的是在标準田徑賽道上進行的徑賽長跑。距離依内圈最短距離,嚴格确定為10000米。而10公裡指的是室外路跑,以公裡為單位,伴随着折返轉彎和上下坡度,相對标準跑道路況更複雜,誤差也更大。
比如馬拉松即42.195公裡而不是42195米,42.195公裡是通過賽道最短距離的總數,除了第一集團領先選手,絕大多數馬拉松跑者實際比賽完成的距離往往要再多出3、4百米甚至更多。路跑計時隻精确到秒,田徑賽道計時則會更精确一些。
專業選手參加徑賽10000米會選擇釘鞋,以最大極限發揮速度。對于多數普通選手,跑10000米和10公裡在裝備上區别不大。
田徑跑道平坦加上彈性好,所以很多人在這個距離上的最佳成績都是在跑道上創造的。對比10000米和十公裡的世界紀錄可以驗證跑道更快的說法。
帕特裡克-科蒙(Leonard Patrick Komon)保持的路跑10公裡紀錄26分44秒要比凱内尼薩-貝克勒(Kenenisa Bekele)在跑道上創造的萬米世界紀錄慢了近27秒。
回到本文主題,為什麼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預測你的全馬能跑多快呢?
我們來看一張10公裡和馬拉松成績關系的表格。(換算來自德國10公裡紀錄保持者史迪凡尼)
當然,上面的表格對馬拉松成績的預測也會有誤差,比如基普喬格,他的場地10000米最好成績是26分49秒02,路跑10公裡的最好成績是28分11秒,但全馬成績是2小時01分39秒(世界紀錄)。
所以,上面的表格更針對的是業餘跑友,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10公裡水平預測全馬成績。
很多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
這時候,很多專業運動員和經驗豐富的教練就會提到5000米和10000米的專項能力訓練。也就是說,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
既然10公裡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提高10公裡成績?
1,低心率慢跑打好有氧基礎
不管是馬拉松還是10公裡,都是一項有氧能力為主的運動,所有平時的訓練時的心率都應該維持在最大有氧運動區間,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有氧能力,增加肌肉中的毛細血管和線粒體密度。比如常見的MAF180跑法。
輕松跑,放松跑和大部分的長距離跑都應該采用MAF180,即跑步的時候心率不超過180減去年齡這個數值,如果有運動習慣且沒有傷病,那麼心率數值可以增加5。
用心率表監測心率最嚴謹科學,如果沒有的話,把強度控制在邊跑邊能連貫說話的範圍。如果你是初跑者,即使每次跑步都是低心率慢跑,你會發現你總在進步狀态,直到出現平台期。
當出現平台期的時候,你需要把周末的長距離跑拉長。15公裡不錯,20公裡不嫌多,30公裡完美。當你有能力完成一個馬拉松時,再回過頭來,你會發現跑10公裡要輕松很多。
2,速度訓練提高最大攝氧量
當你的有氧基礎打得很好的時候,那麼就要該上速度了。
速度訓練能提高最大攝氧能力,鍛煉肌肉力量,讓跑步姿勢更經濟,也就是用更少的能量跑更多的距離。
常見的方法有20秒到40秒的全力沖刺跑,200米到1600米的間歇跑。由于速度訓練對身體素質要求高,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傷,所以建議一周不超過一次。同時還需要進行力量訓練,強化核心肌群和腿部力量。
開始階段可以在常規的輕松跑之後加入幾組30秒左右的沖刺跑,記住要保持正确的跑姿。跑坡也是一個好選擇,既能有效鍛煉肌肉力量和心肺能力,又避免過大的落地沖擊。
3,節奏跑提高速度耐力
光有速度還不夠,持續快速奔跑的能力也很重要,你需要的是節奏跑。
節奏跑,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乳酸門檻跑。有一句話說,跨過乳酸門檻跑,菜鳥也能變大神。要想提高馬拉松的速度,乳酸門檻跑是必備訓練項目。
這種訓練,跑起來比較吃力,但是身體依然可以長時間内維持這樣的配速。應當維持多長時間呢?在精力充沛的最佳狀态下,跑者可以以乳酸門檻跑的配速跑上60分鐘左右,也就說精英跑者可以跑上20公裡,甚至是一個半馬。
所以也有教練說,乳酸門檻的訓練速度大概就是半馬比賽的配速,或者比你5千米比賽配速慢15-20秒左右。
對業餘跑者來說,每次節奏跑的時間建議在節30-40分鐘之間,這個時間指的是乳酸門檻速度下的時間,不包括前期的熱身和跑後的冷身時間。
(不同水平選手的乳酸門檻跑配速)
4,力量訓練提高爆發力
針對性的進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避免受傷,維持跑步中的軀幹穩定,提高動力輸出,提高跑步經濟性。交叉訓練可以是瑜伽,單車,遊泳,有氧操,每周穿插進行。
比如放松跑之後可以加幾組腹肌練習,平闆支撐;高強度跑步的第二天可以遊泳放松。
膝關節脆弱的跑步者可以用固定單車做HIIT代替速度訓練,能提高最大攝氧量,加強股四頭肌力量。
每兩周做幾組深蹲和硬拉可以讓你更舒服更有力的奔跑。
增強式肌力訓練主要指爆發型的練習,包括跳躍和速度訓練。這些訓練非常有利于跑者,但是要理智的開始。
在開始增強式肌力訓練前,你需要首先進行一些基本的力量訓練,打造良好的身體條件,如果你在做增強式訓練前并沒有做過任何強度的力量訓練,那麼你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因為那些跳躍動作的力量通過身體時強度會更大。
增強式訓練和爆發性練習(比如跑台階,跑樓梯)會對你的運動表現産生巨大影響。
總的來說,業餘跑者想提高10公裡成績,就是通過逐步積累跑量,以低心率慢跑為主,加入速度訓練,穿插進行交叉和力量練習。
這樣堅持一個完整的冬天,你的10公裡成就就會大大提升。
對于馬拉松愛好者來說,10公裡隻是一個開胃菜,他們的目标瞄準的跑進4小時,跑進3格半小時,跑進3小時。要想精準的完成目标,就需要精确的規劃日常訓練強度,平時的訓練都應該有準确的配速計劃。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張表格,不同馬拉松目标成績平時應該以怎樣的配速訓練:
跑進33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馬拉松跑進3小時30分一直以來都是絕大多數業餘跑者的目标,那麼想達到這個目标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首先,至少要具備10公裡45分鐘以内的水平;不談天賦跑友,業餘跑友想要跑進330,每周跑量至少要在50公裡以上,并且需要至少跑一個22公裡左右的馬拉松配速跑。
在距離比賽還有一個月時,要把周跑量提高一些到70公裡左右,同時,周末一定要安排一次長距離30公裡左右的耐力跑。
跑進30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普通跑友跑進3小時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每周至少要訓練5次,長跑距離要大于25公裡以上,每周的跑量要達到100公裡左右,10公裡至少要有39分内的水平,如果10公裡能有37分左右的水平,那跑進300是會更加輕松的。
并且,突破300,每周都應該有一次30公裡的強度訓練,最後的目标是輕松駕馭這個距離。這樣長時間的積累,比賽也會相對輕松一些。
最後看看田協在2016年10月公布的大衆10公裡的等級認證,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各界别分别有不一樣的标準。
可以看到,男女10公裡分别為精英級、一級、二級、三級組成,共分9各年齡段,其中,男子39歲以内(包括39)的跑者的精英級别都在40分鐘以内,女子39歲以内的精英級别再50分鐘以内。
那麼,跑步的你,10公裡最好成績是多少呢?
賽事組委會合作:makongduoren002(微信号)
搜索微信小程序跑步衆議院,可第一時間了解跑圈最新資訊
更專業的跑步裝備,戳“了解更多”即可一鍵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