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修真小說中都能了解許多的佛教文化,其中的修真便是成仙、成佛。大乘便是指修為大乘,小乘卻是指修為稍差。那麼,在佛教文化中大乘小乘的區别是什麼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看看是否如你所了解的一般呢?!
大乘和小乘的區别,表現在許多方面。首先,在對于佛陀釋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個教主、導師,是一個達到徹底覺悟的人。大乘佛教則把釋迦看做是一個威力廣大、法力無邊、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認為除釋迦牟尼佛外,在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有無數的佛。
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張修戒、定、慧“三學”(通過守持戒律,修習禅定而獲得智慧)、“八正道”(八種正确的思維和行動方法)。大乘佛教則除了“三學”、“八正道”外,還偏重于修習包括“六度”、“四攝”在内的“菩薩行”。
大乘是自小乘後興起的,小乘之所以稱為小乘,“乘”類似“輪”,代表交通工具或渡河的工具;“小”顧名思義是小衆的意思,小乘佛教更接近原始佛教的思想,他們認為不是人人都能成佛的,隻有極少數人、并且需嚴格按照佛陀教導的人,才可能能到彼岸世界。
大乘則不這樣認為,大乘把成佛的條件變寬了,而且不會強調要以何種特定方式修行。所以原本在印度,大乘并不是主流派系,但是傳到中國後,大乘卻成為了主流派系。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區别在于,小乘不把釋迦牟尼當神看,這也是為什麼說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佛教是不承認有神的,這裡說的神是相對于其他一神論宗教所描述的“最高、獨一、永恒的主宰”;而非那種隻是有點法術或超能力的鬼神,簡單的說就是承認超自然事件與存在,但不承認有最高權力與不變權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