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滿漢全席,就十分的羨慕皇帝能夠品嘗各類的美食。不過食物都是由儉入奢的,到了明清的時候才算是真正的豐富精緻。那麼本期的古代故事,為你解析。
漢武帝劉徹:枸醬
公元前135年,劉徹派使者唐蒙出使南越。沒多久,唐蒙就拎一罐子枸(蒟)醬回來了,這醬好吃得讓小劉皇帝差點連這罐子都吞了“武帝飲後,贊其‘甘美之’”。
古文中枸醬又作“蒟醬”。“蒟醬”的“蒟”究竟是何物?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枸木似榖樹,其葉如桑葉。用其葉作醬酢,美,蜀人以為珍味。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鮑魚
當年,王莽月下追劉秀都追出病來了也沒追到,隻好在憂憤中返回長安。在返回的路上夜宿一個小村莊,王莽越想越氣憤,覺得這都是沿途老百姓的錯!所以讓手下親兵奉诏将村裡人全部格殺,以示懲戒。但是,這個親兵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兒,他是這兒土生土長的人。他不知道該怎麼辦,趕緊跑回家準備帶着家人逃亡。回去後一說,他爹卻并不慌張:”皇帝就是心情不好嘛。何以解憂唯有鮑魚湯啊!“于是就拿出他們家祖傳的一個極品鮑魚烹制成湯給王莽盛了上去。當湯剛進房間,王莽感到香氣撲鼻,喝一口,神清氣爽,吃一片,天空都變得明亮。
一碗鮑魚湯下肚,王莽暢快不已,腰不酸了背不痛了嗎,病情也瞬間好轉了。身體好,心情就好,也不着急屠村了。後來知道真相後,以萬金賞賜于親兵的父親。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風幹雞
相傳劉皇叔十分喜歡吃雞,特别是孫尚香做的風幹雞,而且是用的活雞,做時手法要快---拔毛、取内髒、填料、縫合,一氣呵成。而被掏空内髒後的雞仍是活的,一時半刻還不會死去。被挂在竹竿上,如同風鈴一般在冷風中搖曳着咕嘟叫喚。
武皇帝曹操:烏骨雞
曹操寫過一本關于吃的書叫《曹操集四時食制》,據該書中的記載,曹操很愛吃雞。讓楊修丢命的雞肋,那是用來熬他的養生雞湯。曹操的雞湯裡熬的不是一般的雞,而是華佗給他進獻的”烏骨雞“,毛腳五爪、烏皮烏骨、白肉、綠耳等,被稱為”白鳳“。
宋仁宗趙祯:燒羊肉
在宋朝宮廷有制度:不得取食于四方。意思就是京城所在地兒出産什麼,皇宮裡就吃什麼,不能讓全國各地進貢土特産給百姓增添負擔。
一個平常的清晨,趙祯突然給伺候他的侍臣說:”昨半夜裡朕突感饑餓,就想吃我最愛的燒羊肉。“
侍臣趕緊說:”那您咋不降旨讓禦膳房做呀?“
宋仁宗擺擺手說:算了!朕聽說宮裡一提個啥小要求,外面就當成永例、制度。
雖然朕好想好想吃燒羊肉,但恐怕吃這一回,今後出個每晚都要殺羊的制度,我這樣的千古好帝王可不能幹這麼勞民傷财的事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