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6 23:00:35

  鋼琴是西方古典音樂樂器中的一種,号稱樂器之王,許多音樂家都在鋼琴上有着不凡的造詣,那麼世界上十大最難鋼琴曲是哪十首呢?本期戲劇文化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0,d小調,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于世。該作品在鋼琴協奏曲文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拉赫瑪尼諾夫用鋼鐵和黃金鑄成此曲,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他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着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于“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般。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緻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瑪尼諾夫說,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隻有霍洛維茨。

  第一樂章

  不過分的快闆(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樂曲伊始,在由弦樂蕩漾的音型構成的背景下,鋼琴以雙手八度奏出了有着很長旋律線的主部主題。這個主題具有俄羅斯民歌的氣質,也是構成整部作品的基本骨架,其後出現帶有諧谑色彩的降B大調副部主題。展開部以主部主題的發展為主,以強大的動力形成巨大的高潮。華彩段有兩個版本,都是以主部主題為基礎形成的,一個版本具有舞蹈性質,比較諧谑;另一個則是由大和弦構成,色彩為沉郁悲壯。華彩之後情緒逐漸平靜下來,簡單再現呈示部的兩個主題之後靜悄悄的結束。

  第二樂章

  間奏曲,柔版(Intermezzo,Adagio),d小調-降D大調-升f小調-d小調,是由變奏曲式和三部曲式“雜交”而成的混合曲式。弦樂奏出的d小調主題哀怨惆怅,和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有所聯系,其後交給鋼琴在降D大調上呈現并加以變奏,情緒越來越激動,力度不斷增長。在這裡,作曲家戲劇性的插入了一個升f小調輕盈的快速圓舞曲主題作為中部,在鋼琴奏出快速的華彩音群時,雙簧管以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作為聲部的呼應。然後,第一主題在升f小調上再現。最後轉d小調,鋼琴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突然躍起,直接不間斷的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終曲,2/2拍(Finale, Alla breve),d小調-D大調,自由的奏鳴曲式。在樂隊迅猛的重複音背景上,鋼琴奏出了d小調主部主題。這個主題是從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變形而來的,具有号角的性質,同時由于使用了大量的重複音和快速音群,又具有節日的狂歡氣氛。之後這個主題迅速的發展為一首強悍的進行曲,強拍上大和弦營造的蹬踏效果使人聯想到了斯拉夫男性的踢踏舞。連接部在C大調上出現,是由大和弦構成的連續切分音,具有哥薩克風格。G大調副部主題則和前面形成明顯的對比,它的特點是寬廣而舒展的,具有歌唱性。

  展開部從降E大調上開始,依次展開第一樂章中出現的各個音樂素材——其實這也是構成全曲的所有音樂素材。音樂時而諧谑,時而抒情,時而寬廣,時而沉靜,但前兩個樂章中憂郁的陰霾在這裡已經一掃而空。再現部從C小調上開始,再現主部主題之後,連接部和副部分别在降B大調和F大調上再現,所不同的是,副部主題此時速度更快,有了舞曲的性質。尾聲是精彩而輝煌的,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在這裡變成了3/2拍子的“奔馬”旋律,力度不斷增長,從d小調轉到了D大調。

  在簡短的華彩段之後,鋼琴以四聲号角,喚起了副部主題的樂團全奏,此時的副部主題已經變成了一首莊嚴而輝煌的頌歌,鋼琴的強奏大和弦像鐘聲般敲響——這是所有鋼琴協奏曲中最輝煌燦爛的瞬間,最後,樂曲速度轉為急闆,狂熱的三連音從高音區傾瀉而下,然後雙手交替的快速華彩音型從低音區再次躍起,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簽名”,即四個強悍的進行曲般的音符虎虎生威的結束全曲。令人回味無窮!它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相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